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清明重祭祖 食俗也很多…
清明重祭祖 食俗也很多…
一样的清明,不一样的文…
清明节:拥抱自然的春天…
面点“念念”中的民俗文…
2010中国河北佛教文化用…
楼观台将被打造为道教文…
倡导生态文化构建“两型…
海域水下文化遗产普查全…
揭秘各地清明节祭扫饮食…
最新热门    
 
清明文化在绵山

时间:2010-4-1 18:22:12  来源:不详
的功劳比不上介子推,暗中使人四面举火,最终将介子推母子烧死在绵山上。晋文公追悔莫及。此事《左传》有载。屈原在其《九章·惜往日》中曰:“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自此以后,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留有诗文歌吟介子推。现今介休绵山上,还有大量传说、遗址、碑刻、诗文,纪念与缅怀介子推。绵山现有介公墓、思烟台、哀号坡、介神庙、子母柏、足下亭、白鸦山、大小烧林、忌坂、鱼龟(于归)山、介公草庐、避火洞、慑身岩等历史遗迹。

 

  据传介子推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悲痛欲绝,于是将烧焦的树干做成木屐,“朝夕相随,终身不离。”第二年还孝服登山祭奠介子推,见柳树死而复生,绿枝千条,于是折柳枝戴于头上,并赐该柳树为“清明柳”,定清明为清明节。同时还下令晋国官民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只吃冷食,禁火寒食于是相沿成习。

 

  作为晋文公封给介子推的祭田,绵山上有介子推的敕葬陵墓,汉代人视介子推为介神,在介山为介子推建造了寺庙。介山首先引发寒食风俗,《新论》、《后汉书》、《县志》、《府志》、《通志》都有大量记载。介休绵山记载介子推和清明节相关碑碣较早的有公元732年立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北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由绵山沙门十二寺院共立的《大宋国抱腹山回銮寺及诸寺院灵境之碑》等。

 

绵山的寒食清明节俗与众不同

 

  一些专家研究认为,寒食清明节为介子推而设,寒食节又融会于清明节之中,这两次文化大变迁,大约在唐代已经全部完成。介子推的事迹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的眼中是最具有楷模价值的。他忠君忠国,功不言禄,视名利如粪土,这些都是古代人推崇的品行。所以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清明节祭扫介子推,使寒食、清明加速合并,平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魅力。

 

  那么,两千多年来,我们的寒食节、清明节是怎样过的呢?绵山作为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又有哪些独特的民俗呢?

 

  这两个节日的流变,约可分为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及宋朝前期、宋、元、明前期、明清几个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寒食节每年时间长短不确定,基本选择在隆冬时节;禁火地区主要在山西省范围内;主要内容是家家禁火吃冷食。隋唐五代及北宋初期,寒食节已经演变为国人祭扫之节,届时,民间禁火,皇宫禁烟,士庶展墓,皇家祭陵;“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寒食节已成为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活动内容也由以往单纯禁火冷食,发展为扫墓、插柳、踏青、秋千、蹴鞠、斗鸡、馈宴等十多项节日活动内容,且扫墓、挂纸成为寒食节民间最主要的标志项目。到了宋、辽、金、元及明代前期,寒食节增加了一些高雅内容,如皇家组织赋诗、官府组织赏花,主要项目由唐代的展墓逐渐转化为娱乐活动,内容又增加了斗百草、施钩、抛堶、风筝等。明代中期,寒食节原先传统的插柳、踏青、赏花、蹴鞠、赐火已不再流行,秋千、斗鸡、风筝等也没有了唐宋时壮观的场面,而民间扫墓、官府祭坛和皇家祭陵等盛况空前;这三项风俗渐渐脱离“寒食节”,已成为近代乃至当代“清明节”的主题。

 

  介休绵山作为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更有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