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皓首穷经终成钜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读后感言

时间:2010-4-9 11:06:38  来源:不详
  上述由于版本差异给读者和研究者带来的诸多不便有没有解决的途径呢?1987-1989年,冯其庸主持编订的五卷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历经十年辛苦完成,由文化艺术出版社陆续出版。这部著作草创于1977年,文化部《红楼梦》校注组校注《红楼梦》的后期,冯其庸先生在倡导以庚辰本为底本校注《红楼梦》的同时,萌生了同样以庚辰本为主校本作抄本汇校的念头,后业经反复思考,不断酝酿,冯先生提出了大汇校的创意并亲自设计版式,于1979年着手动工,最后于1987年由红楼梦研究所集体完成。当时的设计是以庚辰本为主校本,把陆续发现的所有抄本,包括底本也为抄本的程甲本,共十二种本子汇校,印在一起,成了一部《红楼梦》抄本的汇校完整本。因为当时像郑藏本、戚宁本等少数几种本子还没有影印,而已经影印的抄本,研究者个人乃至图书馆想凑齐都很困难,冯其庸先生领军推出这样一部集大成式的巨著,确实为《红楼梦》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手持一册,十几种抄本的异同就可一目了然,实在是嘉惠学林的善举。

 

初版的局限及再版的改进

 

  1987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为读者和学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推动了红学研究尤其是版本研究的发展。但同时正如冯其庸先生在再版序言中所说的:“那部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出版后,也受到了读者善意的批评,一是校勘不谨严,差误较多。二是名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却只校正文,不附脂批,使读者虽有此书,还得再备脂本,在使用上诸多不便。”确实如此,1987版的汇校本,不附脂批是一种明显的不足。众所周知,《红楼梦》手抄本与印刷本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大部分抄本都附抄有大量的批语,而脂砚斋等批书人又是曹雪芹的同时代人,甚至是曹雪芹的至亲好友,他们在批语中时时流露出《红楼梦》一书的某些创作背景资料,披露了《红楼梦》成书与该书流传的很多细节信息,这些都是红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剔除了这部分内容的脂评汇校本,其价值也相应地大打折扣,成了1987版汇校本的最大缺憾。

 

  进入新世纪后,冯先生不顾八十岁的高龄,又重新肩负起精编汇校《红楼梦》抄本的重任,重新设计版面和编辑体例,增加版本容量,并专门请同样也是《红楼梦》版本研究专家的季稚跃先生襄助此事。在冯先生前期大量案头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季先生又耗时三年,工笔精抄除庚辰本以外抄本的所有差异文字,逐字逐行一一对照抄写,紧紧把握校勘文字的准确性,之后又约请任晓辉先生细加编校,终于使一部大书大功告成。2008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除按原位置增入全部批语外,还补校进了新发现的卞藏本,附录补入了出而复失的靖藏本的批语,使这部书真正成了一部《红楼梦》抄本汇聚的宝典。

 

关注的理由及抄本研究的未来

 

  这部洋洋数千万言,十六开本精装三十卷的皇皇巨著,倾注了编校者和出版方的心血,也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较为翔实的抄本研究资料。冯先生在新版序言中明确指出:“相同的文字不再重出,只列出各本异文,这样十二种脂本文字的异同可以一目了然。于是各脂本的血缘关系或近亲关系也就容易辨识了。”这正是这部著作需要特别肯定的独到之处。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版本阅读的范本,通过这条便捷的路径,我们可以轻松进入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