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彩陶惊现罗布泊 表示罗…
文化溃败是明亡的开始 …
文化溃败是明亡的开始 …
文化溃败是明亡的开始 …
谁是当代文化的敌人?警…
传统曲艺的文化空间
传统文化飘茶香 追溯古…
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呼…
《金代词人群体研究》:…
香港佛教文化交流团抵陕…
最新热门    
 
文化溃败是明亡的开始 《明史》中充满圈套(4)

时间:2010-4-13 11:54:07  来源:不详
大规模殉难为哪般

    晨报:既然道德沦丧,为何明亡时会有那么多人殉难?

    汗青:明亡时如此大规模的殉难,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因为明代“道德原教旨主义”盛行,对普通人来说,他们不了解权力斗争的真相,所以道德对他们的约束力还是很强的。在殉难者中,南方比北方多,因为南方远离权力中心,人们不了解真相,更容易受到家国情怀的感召。而北方地区见证了明末官场的腐败,所以对“道德原教旨主义”持怀疑态度,人们更倾向于犬儒主义,殉难者反而少。出于同样的原因,明末平民殉难的多,官员反而少,像侯方域等还投降了清朝。

    晨报:北方殉难人数少是否也与北方农民起义较多有关?

    汗青:有关系。北方民生凋敝,而南方相对富庶,道德信仰的约束力相对会更强一些。

    吴三桂确因陈圆圆降清

    晨报:在书中,您对吴三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为什么您特别关注他呢?

    汗青:在明亡清兴的过程中,他被认为是一个关键人物,但吴的作用被夸大了。吴投降时,明已灭亡,降不降清,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格局。只是人们觉得,李自成毕竟是汉人,他坐江山总比异族好。这其实没什么道理,当时吴的兵力才多少?清军不过山海关,照样能到北京,此前努尔哈赤就几次包围过北京,后人痛恨吴的变节行为,所以就夸大了他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是为陈圆圆才降清的,这很让人看不起。

    晨报:吴是为陈圆圆降清?姚雪垠先生不是批驳了这个观点了吗?

    汗青:问题是,只有姚雪垠等少数人否定这一说法,为证明闯王军队在京没有屠杀抢劫,姚提出过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未必站得住脚。“冲冠一怒为红颜”为许多正史所载,且陈圆圆终老于云南,而姚的批驳只是他个人的观点。

    晨报:吴真的会为一个女人降清?

    汗青:为什么后人这么瞧不起吴三桂?因为吴三桂听说父亲被抓,他没造反,听说陈圆圆被占,他才反了,轻父亲重小妾,大家觉得他没出息。其实不是这样,吴在边镇,崇祯把他的父亲吴襄扣在北京,名为养老,实为要挟,所以李自成进京,抓了吴的全家,这很正常的,可占了人家小妾,这就说不过去了,说明你根本没把吴三桂放在眼里,这样焉能不反?只能说李自成给吴三桂发了一个错误的政治信号。

    民族悲剧是共同铸造的

    晨报:可吴三桂为何后来又反清呢?

    汗青:吴三桂的降,是无可奈何,他和多尔衮签了协定,就是武将剃头,文官不剃头。清军入关后,李自成杀了吴全家,吴三桂家仇在身,一直打到潼关,彻底消灭了李自成的部队,但自身损失也很大,等他回北京时,到德胜门,看到剃发令,才知道多尔衮背盟,但此时他已经没有和清政府谈判的资本了。

    晨报:自相残杀,最终集体灭亡,这太可悲了。

    汗青:吴三桂自己剃发了,但他当时跪在德胜门前嚎啕大哭,拉住行人说:“为什么你们不坚持?为什么要剃头?”一个民族的悲哀,至此何极?在明将中,很多投降的人后来又以民族大义相号召反清,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对今天人来说,这简直是搞笑,投降者无非是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可后来又这么英勇大义,早干什么去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他们在“道德原教旨主义”和党派斗争的双重逼迫下,根本发挥不了自己的能力,除了当汉奸,别无选择,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操守,一旦有了余地,他们也很勇敢,也很爱国。明清之际,“奸臣烈士”很多,比如大贪官朱大典,力战不支,最终抱着火药桶与清兵同归于尽,堪称气壮山河,可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在和平的环境中,无法施展爱国情怀呢?

    勿忘历史才能把握未来

    晨报:明亡于党争,已成共识,为何本书却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汗青:因为党争只是文化溃败的结果,同时党争又加剧了文化溃败,当一个国家信仰缺失,官员集体缺乏自律,民族精神衰落时,那么,这个国家是很难逃脱灭亡命运的。

    晨报:对于明亡这段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再推新作是否有价值?

    汗青:真的熟悉吗?我看未必,比如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都知道,可他还有前半句:“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这大家就不知道了。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对那段历史未必真的熟悉。

    晨报:您的著作相对艰深,普通读者阅读是否会困难一些?

    汗青:我确实想把它写得简单,但历史本身是复杂的,很难简单化解读,正如顾诚先生所说:我们太习惯于把历史的结果看成历史的必然。历史有更复杂的因果,面对一些具体情况,我确实不知道该怎样写得更简单,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