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李邦河:“研而优则仕”危害创新甚大

时间:2010-4-23 23:30:16  来源:不详

在现实中,“领军人物”混同于“官”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果我们不能刹住“研而优则仕”之风,造就能与强盛的国力相配的大师队伍将永无可能

   

    近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的确,我们的教育需要大力改革,以成为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为什么很多人走不完钱学森的第二步

   

    让我们来仔细剖析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最详尽的材料:《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人民日报2009.11.5)。全文共3000多字,90%以上讲他如何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创新环境中成长。他说:虽然在鼎鼎大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却没有学到创新的东西。在加州理工,才开始了创新,历经20年。

   

    这表明,钱学森的成长分两步:一、打基础;二、在创新的环境中长期努力。

   

    改革开放后,我国也出现了不少显示出卓越创新才能的年轻人,他们已经走上了钱学森的第二步。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先听说某某年轻人科研很出色,不久后就听说他当上官了,而从此再也听不到他在科研方面的新突破了。这种“研而优则仕”现象,近10年来愈演愈烈,似已成风。

   

    较之优秀的科研人员曾被作为“白专典型”受歧视遭打击,“研而优则仕”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但此风对造就大师级人才的危害,已日渐显现。如果说教育不当会妨碍创新幼苗的出土,“研而优则仕”则使已长成中等大小的创新之树,不能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