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曹雪芹祖父曹寅去世日期…
曹雪芹祖父曹寅去世日期…
百年中国古籍在美重现
清华启动百年校庆年 学…
陈平原专访:百年风云中…
《变局:百年国学纪事》…
百年古桥不堪重负成危桥…
1904年首次参加世博 中…
王学泰:最是一年春好处…
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
最新热门    
 
百年老街:原貌不在原味何来

时间:2010-5-3 10:02:36  来源:不详

“五一”前夕,传来了北京崇文门菜市场即将被拆迁的消息,据说此举是为了腾出土地开发新的商业区。尽管在闹市区兴建商业大楼而挤占各类文化设施、老房子或老铺子的事情早已经司空见惯,但是这座修建于粉碎“四人帮”时期的北京招牌式菜市场的拆迁,还是让笔者心痛不已。当年北京赫赫有名的四大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和朝内菜市场,在东单菜市场和西单菜市场被拆除、朝内菜市场被改造转型成超市业态之后,仅剩下好不容易熬到了34岁的崇文门菜市场,还始终保留着柜台式的销售模式和原来的模样,可以让人们寻找到多年以来的温馨记忆。如今,这个可供温习记忆的地方也将荡然无存了。当然,又一个原汁原味的百年老店梦想,也极为可惜地夭折在了而立后的年纪。


     有消息说,新的崇文门菜市场将搬迁至北京广渠门内大街,计划在5月底正式开业,依旧以经营生鲜、副食品等为主,不知为什么,这让笔者想起了北京重建永定门、恢复重建前门大街的举动,想起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上曾经有文章对重建前门大街发出的感叹:如果没有历史上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没有不伦不类的当代建筑夹杂其间,而是对文化街区实行有效保护,还用得上重建吗?在现代化的今天,即使复建了整个老北京,那也不能成为古代文明。任何复古化和商业化的刻意雕琢都显得做作,文明是自然而然生活的积累,是真正的岁月留痕与文化传承。更何况,原本的怀旧地与重建的怀旧地,根本就不是一个味道和感觉呀!人们多么渴望50年、100年甚至500年以后,前门大街再不是靠重建来复古,只是靠平日里点滴的修补和完善。


     由此笔者还想到了曾经走访过海外诸多满载着历史回忆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仅有文化名胜古迹,而且包括酒店、商业街区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体。笔者曾在法国参观过克里戎酒店和里兹饭店,前者是位于协和广场的法国最豪华酒店,后者是戴安娜王妃生前最后下榻的酒店,她从这里离开后发生车祸而丧生。这两个酒店的外表都很普通,历经百余年而模样不改,但其内部却非常之舒适,每一间客房的结构和装饰都完全不同,各自长久保留着同一种款式、样式,同一种风格和色调的各类用品。很多住过酒店的夫妻或客人,相隔许多年之后还会回来,住在自己曾经住过的、永远是当年样子的某一房间,回忆自己的蜜月或某次旅程的美好感受。


     百年老街和百年老店,也是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一种文化的记忆。要积淀出更多的百年老街和百年老店,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坚守和努力。如果总是只为眼前利益轻易就重建了、拆毁了,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与毁坏文物古迹并无二致。每一代人的记忆都是珍贵的历史,都应该拥有原貌原味的载体来承载。当人们熟悉的老地方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的情感世界会充满一种失落。一位台湾学者曾对笔者说,她的母亲当年是从浙江去的台湾,曾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但是回去之后却非常失落,内心充满了痛苦,称家乡已经完全变成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已经寻找不到一星一点自己儿时的模样。


     其实,保留和传承各种原汁原味的文化风貌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责任。我们或许会因此牺牲掉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是却有利于后代子孙、有利于文化沿袭、有利于大众审美的多元需求。

 
     众所周知,近些年曾有一些中国建筑师去日本研究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理由是中国缺少相关的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而日本却还保存着不少具有中国古代风格的建筑和丰富珍贵的中国古建筑研究史料。在我们为世界其他国家精心保存中国古文化遗迹而感到欣慰的同时,是否也应该为在自家的地面上寻找不到古代文化的某些遗迹而深深地懊悔呢?是否为杜绝这样的懊悔而切实行动起来了呢?


     有海外专家经过研究认为,北京这座古老庄严而骄傲的历史古城,其规格和布局曾与唐代长安城一脉相承。但是,同样师承于中国唐朝长安的日本京都、奈良等古城,也非常之古老。日本古城京都仿照洛阳和唐长安规划布局而成,从公元794年至1868年作为日本的首都,堪称世界史上连贯时间最长的首都,具有“东方传统文化博物馆”的美誉。日本自明治时期就建立了文物保护制度,并于1950年在世界上率先颁布了《文物保护法》。日本人用传统方法修复古建筑,对斑驳剥落的地方不加掩饰涂彩,刻意保留岁月的脉络印迹,其用心和做法的确很值得我们借鉴。而京都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结构则始终如初,古迹保护和现代建筑创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7座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1978年,京都主办世界第一届历史都市会议,包括西安在内的25个世界古城代表参加。中国多次派代表团考察学习京都的保护经验。中国佛教大师赵朴初来到京都,对前往车站迎接他的清水寺104岁大西良庆长老称赞京都:“堪称此邦不忘本,保护文物到无形”。当年《三国演义》电视剧剧组为了再现三国时期的历史古迹风貌,也曾特地到日本考察学习。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时代变迁剧烈的今天,如何保留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对当代人是否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生命智慧的考验。否则,失了怀旧和阅读历史载体的人们,将不知自己的根在何方、情在何处,日益浮躁的社会也将更加缺乏一种真正的文化自信。



      作者:汪 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