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学泰:读也匆匆,写也…
台湾佛学泰斗印顺法师著…
王学泰:关于国学的随想
“红学泰斗”周汝昌口述…
最新热门    
 
王学泰:最是一年春好处——近百年来旧体诗创作的命运

时间:2010-4-13 11:53:07  来源:不详

最是一年春好处

——近百年来旧体诗创作的命运(写在《三益斋吟草》出版之际)

 

 

 

中华书局的编辑先生寄来新出的郑福田著《三益斋吟草》让我写点什么,我本与郑先生不相识,实在无从写起,谢绝再三,编辑以为我曾从事诗歌史研究,近来又发文谈今人所写的旧体诗问题,必有话说。待展卷读之,遂沉浸其中,为其清辞丽句所吸引。这些作品不仅写得中规中矩,词采盎然,而且有情感、气韵流动其间,这对于今人来说是颇为不易的,因为许多人认为旧体诗这种形式已经死亡。

 

  自从进化论传入中国,新学界大多数人也认同了文学形式不断演进,于是,就形成了新的体裁产生了必然预示着旧体裁的灭亡的结论。王国维先生在1913年撰写的《宋元戏曲考》的“自序”里,一开篇就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虽然王先生没有说唐以后无诗,宋之后无词,元以后无曲,然而这个只肯定“唐有诗”观念对后来新学者有很大影响,最典型的就是陆侃如、冯沅君夫妇写于1931年的《中国诗史》。这部著作中唐诗之后,紧接宋词,片言不及宋诗以及元明清诗;宋词之后紧接元曲,片言不及元明清词,似乎这些毫无成就可言。这是许多新文化人的想法,连鲁迅这样的大家也认为唐人已经把好诗写完,后人不必再在这种体裁上下功夫了。他在给杨霁云的信中说:

 

  来信于我的诗,奖誉太过。其实我于旧诗素未研究,胡说八道而已。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诌几句,自省亦殊可笑。

 

  不过这些都是新派文人的意见,大部分学者还不是这样看,文学史照样讲宋诗,许多辞章之士还在写旧体诗,因为那时凡是受过旧式教育都会写两句旧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旧式教育中《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诗韵合璧》等书就是教材,吟诗作对就是作业,而且诗歌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社会功用,朋友往来酬酢,就少不了诗歌,连毛泽东主席从延安到重庆谈判都要带上一首《沁园春》,文士更是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技巧来学。由于还有读者,那时许多报刊上都有发表诗词的专栏,还有人对于当代诗词创作加以评骘,登载旧体诗词的报刊也多有连载的诗话或词话。鲁迅给杨霁云信中说到林庚白对他的旧体诗的评论就出自林在《晨报》上连载的《孑楼诗词话》。至于结社赋诗、雅集唱和,是许多有文化而又生活富裕人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