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只见石器不见人 澜沧江…
灌云发现一新石器遗址 …
福建龙岩市新发现多处古…
龙岩新发现多处古遗址 …
云南普洱市发掘出罕见的…
河北故城出土罕见石像 …
河北故城出土罕见石像石…
欧美上班族吃生肉赤足跑…
江苏东山村新石器遗址发…
孙家城遗址:又发现12处…
最新热门    
 
只见石器不见人 澜沧江怕叠古人失踪之谜(2)

时间:2010-5-7 11:06:06  来源:不详
种种迹象很可能是傣族先人


     为了弄清心中的疑问,康利宏决定在当地的民俗风情中寻找答案。“由于遗址位置靠近小黑江,出土的文物中又以石斧、石锛等打制石器为主,渔网坠也不在少数,因此可以判断,与出土文物同时期的古人类以渔猎为生。”康利宏说,“一般说来,以渔猎为生的族群,都有逐水而居的生活习性,哪里水草丰美便迁徙到哪里,在澜沧江流域的史前文化中,的确存在部族沿着澜沧江迁徙的情况。”


     康利宏注意到,如今的景谷县居住着24种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又以傣族、彝族为主,占到全县人口数量的46.3%。“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在我们前几次发掘的遗址处,有实物可以证明从元、明时期便有人类在此农作开垦直至近代,生活习惯、地域命名都是代代相传。而许多地名是当地居民用自己本族语言的发音方式命名的。”为了证实自己心中的猜测,康利宏通过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到,“怕叠”就是一种傣语发音。“传说这里的寺庙里曾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周围的人们尊称他为‘老佛爷’,‘怕叠’就是他名字的傣语发音。”康利宏介绍,“因此我们不排除这里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就是如今傣族人的先人。”


     在从出土文物、民俗风情了解入手的同时,康利宏也没有忽略少量柱洞的细节。“这里的柱洞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成3或3的倍数,与房屋地基成双倍数相异,从我们的模拟情况来看,很有可能呈窝棚式,这与如今的傣族建筑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据康利宏介绍,景谷天气炎热,邻近小黑江附近区域气候较为潮湿,为了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古人类很有可能搭建起底部悬空的窝棚。“除了气候的原因,参考现代傣族建筑建设原理,悬空的窝棚还可以防御虫蛇。”康利宏说。


     “人间蒸发” 为躲避大型食肉动物


     在初步推断了是什么人的问题后,取而代之的问题是:“他们到哪里去了?”康利宏介绍,从考古的情况来看,怕叠遗址古人类生活的年代不超过两代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生活在这里的两代人“人间蒸发”,是像玛雅文明那样充满神秘色彩的突然消失,还是自己迁徙而走?


     对于这两种说法,康利宏笑言:“我们考古重视的是实物说话,任何推论都要建立在出土文物的基础之上,不能凭空假设。由于没有任何痕迹说明这里发生过什么变故,因此我们只能初步假设是古人类自己迁徙而走。”


     怕叠四周环山,小黑江绕山而过,符合古人类逐水而居的习性,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放弃这片富饶之地,转而迁徙呢?“即便是到现在怕叠附近的自然环境还是十分好的,因此在远古,环境肯定更为优异,物种丰富,可正是优异的环境说不定成为他们迁徙的促因。”康利宏说。


     放弃优异环境,远走他乡,这似乎听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康利宏一语点破:“环境优异,说明生物种类众多,那么从石斧、石锛的出土情况看,附近还可能生活着大型食肉动物,当这些大型动物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时,人们自然要迁移离开。”除了躲避大型食肉动物迁徙的原因外,康利宏还提出气候干旱、族群惯性等多种让远古人类迁徙的原因。


     如今,康利宏在景谷怕叠的考古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挖掘现场也已经回填成农田,只是古人类到哪里去了的问题至今保留着,想要真正解答则要等到骨骸化石发现的那一天。“考古的魅力就在于永远有未知的谜团等着你,你要通过实地的考古找寻文物来解答。”康利宏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