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有哪些中国文化被韩国:…
中国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
深圳文博会:从“文化事…
学者:文化产业不是有钱…
教宗致社会牧灵工作人员…
汉英文字混杂现象 已影…
书法申遗:中华文化的代…
书法申遗:中华文化的代…
教宗在葡萄牙指出在现代…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最新热门    
 
文化展览为什么如此寂寞

时间:2010-5-17 9:58:54  来源:不详
  在“汉字:文化津梁中国奇迹”偌大的展厅,除记者外,还有一个参观者,席地而坐,在临摹图画文字,看样子,他在这里已经有时辰了。

 

  这样精心筹备的面向公众的普及性公益性展览,光顾者寥寥,记者不免为公众与之失之交臂深深遗憾。如果,公众走进了这样的展览,汉字在大家的面前,就不再仅仅是枯燥的认知对象,而是有传奇的、有生命的、有质感的朋友,公众会通过这样的展览,喜欢上汉字朋友,想了解它的过去,想知道它的更多的故事。如果,学生们走进了这样的展览,他们每天都要打开的书,同样也变得不一样,手中的书有了悠久的历史,是发明创造与智慧的结晶……学生们课本中都要学到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会变得形象具体,可以触摸。

 

  很少人来看展览,一种可能是公众不知道信息。为了广而告之,国图在众多媒体上发布了信息,在网站上也有链接,只要“百度”一下,相关信息不下百条。而且,国图向有关教育部门也做过推介。再努力一下,国图或许应该在重要的门户网站再做些链接。

 

  很少人来看展览,另一种可能性更大,就是大多数人“没有时间”。成年人平时忙于工作,假日忙于娱乐休闲。社会公众日益浮躁的心态,已使传统文化日益淡出公众生活。相比不久前落幕的“北京车展”,10天展期累计近80万人次参观,眼花缭乱的新车、衣香鬓影的车模成为吸引眼球的热点。而学生们平日忙于上学,假日忙于“进班”,也无暇看展览。记者认为,教育部门和家长对展览这种形象具体鲜活的教育资源的漠视,是学生们没能走进展览的主要原因。开阔眼界,培养学习的兴趣与认知对象的情感,是事半功倍的教育,社会应有这样的共识。重新认识优秀文化展览这一文化、教育资源的价值,当是我们建设书香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