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汉字在韩国的归去来
有哪些中国文化被韩国:…
国家图书馆召开“影像中…
唐卡世界--生命中的精彩…
中国文化中的“道”
越南人为什么放弃使用汉…
鲁迅口中的含泪的批评家…
何兹全:期颐老者眼中的…
《老残游记》中的民间医…
文化建设中的三个基础性…
最新热门    
 
汉字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汉字:透过历史看当前

时间:2010-5-24 11:17:00  来源:不详

《汉字文化大观》初版问世于1990年4月。二十年前,正是国内“文化热”盛行之时,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文字的文化研究。有关汉字文化的研究文献大量出现,或挖掘汉字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或讨论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或从文化的视角探究汉字的方方面面。汉字文化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有的先生进而主张建立“汉字文化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汉字文化大观》的出版,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时隔二十年,此书“重装上阵”,仍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人们总喜欢展望未来,汉字未来将如何,我们难以下论断。经过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汉字所处环境的一些变化趋势,似较以前更为清晰明显。由此带来一些文字现象,值得关注。

 

  一为文字所处文化环境的改变。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它弥补了语音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汉字一直是我国社会存储信息、传递信息的最佳媒介。随着近年媒体的高速发展,声音影像充当主要信息媒介成为一个趋势。文字虽然仍不可缺少,但人们日常的文字阅读量和阅读意愿已经受到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已经明显不愿意阅读大部头书籍,而更愿意接受“短、平、快”的声画语言,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度下降,但是对图像信息的解读能力要优于他们的前辈。在这种环境之中,汉字将受到何种影响?这或许是汉字文化研究者需要关注的一个课题。

 

  二为文字载体的变化。

 

  当前的时代是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受益于国力的强盛,汉字的影响力向世界辐射,受益于信息媒体的发达,汉字使用范围、使用频度迅速提高。另一方面,文字载体的改变导致汉字与书写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

 

  《汉字文化大观》专设一节“文房纵古今”来介绍汉字书写的工具和载体。纵观数千年来的汉字历史,书写工具和载体的变化其实不大,不管用刀具在甲骨上刻划,还是用毛笔在纸张上书写,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通过在物体表面产生痕迹来制造可视符号。但在电脑、网络普及的今天,情况似乎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用笔来书写文字的情况渐趋减少,完全通过敲打电脑键盘来“写字”将成为使用文字的主流方式。文字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在电子载体中,使用者本身并不将文字符号书写出来,不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直接发出指令调用已有的符号形体,使用者不能影响、改变文字符号的形态。此种文字载体的变化,为亘古以来所未有之事。它完全颠覆了文字使用者和文字之间的关系。这将对汉字的未来造成何种影响?目前尚不能给出完整答案。但是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汉字载体的电子化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时间凝固”,手写变异情况减少;汉字载体的电子化将带来文字书写能力的弱化。文字书写能力的弱化,可能会导致“提笔忘字”,从而带来新的手写变体,这和前者正好是矛盾的。不过,很显然,在书写电子化的趋势下,文字的手写变体将只会停留

 

  在个人书写层面,难以进入社会通行层面。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汉字或将整体保持一种“停滞”的状态,除非文字政策发生变化。

 

  但与此同时,网络时代在“用字”上出现了一些局部的奇特现象。一些早已经“死亡”了的汉字,被人们赋予新的含义,在网络上热闹一时,例如“囧”、“槑”、“烎”等。这其实反映了网络人群追求新鲜、标榜奇异的心态。我们认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