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四海名山十方祖元:历代…
蒙培元:中国高校应以孔…
崔永元:教育部门的领导…
匡生元:获奖好书为何难…
完颜绍元:闲话古代官员…
王培元:洪承畴的“使命…
完颜绍元:古代副职的精…
李开元:在推理中享受历…
重庆民族造假状元:原谅…
陈广元:“7·5”事件违…
最新热门    
 
王启元:当朴学遇到艺术——读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

时间:2010-6-4 9:44:52  来源:不详

 

 

 

《汉字书法之美》  蒋勋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中国历史上,研究“字”的学问很早就有。西汉之前就称文字之学为“小学”,《大戴礼记·保傅篇》里就说:“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唐宋以后又称这“小学”为“字学”;到了清代民国,又叫它经汉学,或者“朴学”。童蒙读书必先识字,由字才能通经,再则能够格物致知,经时济人。所以清代朴学的末代大师章太炎先生称盖小学是“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太炎先生把文字之学拔高到教化风尚的地步,未免过头;不过还愿承认汉字本所特有的书法艺术“引笔画篆、缴绕文字”,总算没抹杀尽汉语文字那些“无关风化”的元素。

 

    《汉字书法之美》便是讲汉语言文字学与书法美学的通俗读物。作者蒋勋出生在古都长安,长在宝岛,求学在西洋,丰富的阅历也拓展了他的审美志趣。如今他来抒写中国汉字之美,更能体现汉字中蕴含的不朽的文化艺术之力。

 

    传说在五千多年前,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作者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因此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的画面,让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书本的墨香中游走。

 

    要掌握汉字之学,当然得知道字形、字音、字义,不过首先还是得练习书写。世界书法界中,既有梵文、藏文等用竹笔书写的硬笔书法,沉郁隽永,也有成熟的汉字毛笔书法,别样的挥洒飘逸。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东方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作者就回忆,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仿佛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鲁迅先生塑造的孔乙己形象,便是来源于初级的书法描红“上大人孔乙己”这几个字。作者回忆“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自己手还小,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身后面,握着自己的手来写。作者书法美学的领路人是他的父亲,所以凡是父亲的教导,作者记忆都很深。运笔时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那时感到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