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网帖曝9岁孩因肥胖被遗…
山西两岁女童不明原因肥…
瑞典学者:久坐的人更容…
肥胖男子服用伪劣减肥药…
两岸学者纪念闻一多:那…
调查显示公务员40.7%肥…
央视主播邱启明道歉:我…
美肥胖男子遭警方扣留期…
重庆一对肥胖母子食量惊…
肥胖母子食量惊人 睡觉…
最新热门    
 
那个肥胖的父爱背影只属于朱自清

时间:2010-7-3 10:06:08  来源:不详
前段时间,“鲁提辖”刚惹了祸:首都师大文学院教授侯会在博客里表示,初中语文课本应删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因为该文核心是描写血淋淋的杀人场面,少儿不宜。近日,朱自清的父亲又引来话题——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同样建议中学课本删去朱自清的《背影》。理由是《背影》的感动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表现。 


  若说侯教授,嫌鲁提辖太暴力,还只算哗众的话,丁教授说的朱自清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这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给读者带来的感动是“不理性”不健康的,那么就有点像是诛心之论了。


  为人子者,恐怕不会不知一个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翻栅栏去给临行的儿子买橘子,重点不在于“违反交规”,而是那种儿时觉得不堪其烦,长大却为之魂牵梦绕的父亲最挚朴的爱;而为人父者——不知丁教授是否身为人父——自然更不会体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完全搞不懂丁启阵建议删去《背影》的初衷何在。若说朱自清散文水平不高,此文文学价值不大,这些倒都是可以提出商榷


  公开讨论的。但是若说这篇文章带来的感动是不健康不理性的,就让人百思不解,万难苟同了。


  说实话,中学学这篇课文时,我确实对此文没什么太深的感触。只记得当时考试重点是在文中的一系列动词上。正是这些词,传神地描摹出了一个身材臃肿的胖子翻栅栏之艰辛。可惜那时只顾考分,未及回味其中韵味——就如我对其另一教材名文《荷塘月色》的唯一记忆,也只有那要求背诵的段落首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说来也怪,看到此新闻后,我搜出《背影》大致扫了一遍,却瞬时就被文中白描式的送别场景所深深感染感动,感喟不已。这话一点不夸张。或许是因自己岁数大了,父母更是日渐年迈显出龙钟老态;或许由于和作者一样离家在外,家境相仿境遇相似;又或许只因那段白描的场景,触碰到了人类情感中最根本性的共通的东西。


  原因并不重要,感动才最真实。回想起来,我离家入川求学,刚好和朱自清文中提到的北上返京时岁数相近。那是第一次出门,父亲不光送我到车站,而是和我一起挤那列青岛至成都的绿皮车,18小时的站票到绵阳。父亲年纪或许比文中的父亲还要大很多。车上的情节我不愿回忆,那比重读朱自清《背影》还令人心酸心疼。和文中“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臃肿蹒跚的背影之于朱自清一样,父亲的褴褛衣衫伛偻身影,也深深刻在我脑中,那是属于我的独家珍藏版《背影》。


  同样,朱自清写《背影》也只是挂怀父亲颓唐老境,只是书写属于个人的珍贵记忆。此文入选教材,是他始料未及的,乃至后来“感动中国”,也非其本意。无论如何,那个泛起在晶莹泪光中肥胖的“父爱背影”属于且只属于朱自清。只是,他万万不会想到的是,若过年后,竟会有教授能无视文中父子亲情人伦大爱,自己就从一个很不理性很实用主义的立场,去质疑该文给人带来的感动是不健康不理性的。感动难道还有理性的吗,父爱难道还有不健康的吗?此情此境,让人不知如何置评,却又想追问:到底是谁不健康,是谁太“实用”?


  本报评论员 李晓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