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三伏饮食四原则(图)
“三伏天”的由来
诸葛亮在三顾茅庐前吃刘…
新一轮帝王陵墓开发热潮…
“安庆市讲经交流会和讲…
教宗在三钟经前讲话中强…
“热在三伏” 伏天背后…
最新热门    
 
热在三伏是怎么回事(图)

时间:2010-7-24 10:30:37  来源:不详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和三伏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衡量冷暖的传统方法。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并印在我国的日历上。

    我国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就流行“干支纪日法”,就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相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期盛行“五行生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这样,三伏就有固定日期了。即伏天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伏天之所以酷热,从日地关系上看,自春分日开始到夏天,太阳从直射赤道逐渐变为直射北回归线。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地面接收的太阳热量最多而散热最少。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并不是夏至,而是夏至后的伏天,特别是热在中伏和三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