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香港教区举办圣召展览 
曹操为何被误读?如何认
印尼爪哇:司铎通过神操
敦煌佛教文献的再认识—
韩国掀起庄子热 用好莱
澳门祈祷会让教友更认识
伊拉克加色丁礼埃尔比勒
换妻副教授因缺乏清醒认
教宗在里斯本主持弥撒:
鹦鹉被老鼠咬断双腿后重
最新热门    
 
重新认识华夏文明主体——在两岸四地经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时间:2010-8-10 11:45:55  来源:不详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办的两岸四地“经学:知识与价值”学术研讨会今天隆重开幕,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冒着酷暑出席会议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欢迎!

 

  近几年来,中国内地兴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国学热”,“国学”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国学”进行重新认识、重新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既是中国社会经过了数十年破坏传统的历程之后的反思与回归,是中国人对“我们从何处来,我们该往何处去”问题的重新追问,也是中国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我们倡导的国学是大国学、新国学,是今人眼中的国学,是国际视野中的国学,是现代形态意义上的国学。而在“国学”范围内,毫无疑问,经学是国学的主体,也是华夏文明的主干之一。五经由孔子删削制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涵与理论基础的高度浓缩和鲜明象征。在五经流行的时代,经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承认的价值来源,塑造了华夏政制的价值理想,正如民国学者李澄源在《经学通论》中所说的那样:“吾国既有经学以后,经学遂为吾国人之大宪章,经学可以规定私人与天下国家之理想。圣君贤相经营天下,以经学为模范,私人生活,以经学为楷式,故评论政治得失,衡量人物优劣,皆以经学为权衡。无论国家与私人之设施,皆须于经学上有其根据。”可以说,在华夏文明中,五经是诸子的思想源头,也是诸史的评判标准,同时还是文艺创作的指导原则。

 

  但是,现代学术兴起,分科局面形成,经学随之被边缘化。清朝末年的《大学堂章程》“八科分学”,设立经学学科,使得中国传统学术,特别是经学、史学得以保存。民国初年颁布的《大学令》取消了经学学科,中国传统学术在现代学科体系中不再占有一席之地。一些经典被纳入现代学科之后,失去了经学精神。例如《诗经》变成文学,在文学范围内,只能探讨《诗经》中的艺术特色,考证《诗经》中的鸟兽虫鱼,而三家诗、毛诗所体现的诗教精神,三百篇之所以成为“经”的精神,则基本上被排除在外,从经学的角度来看,对《诗经》仅仅局限于进行文学层面的研究,我认为这多少有买椟还珠、挂一漏万之嫌。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如《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这些经典完全被排除在现代学科视野之外。而恰恰是这些经书,在历史上大多曾经对政治的改革、制度的建构、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但由于它们和现代学科基本上没有重合之处,以至于长期得不到研究,这难免不叫人生发“数典忘祖”之叹了。

 

  显而易见,如果我们要真正认识华夏传统文明,不再以西套中,以今套古,如果我们要更好地发掘古人的智慧,更好的从中国学术的内在理路认识中国,解释中国,那么,就必须在现代意义上以经学的眼光看待经学,把经学还原为经学。

 

  从历史的角度看,经学规定了华夏文明的大本大源,在历年层面塑造了华夏族群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塑造了我们祖先共同的生活方式。正是有了经学的存在,华夏族群才能历经二千余载,虽然曾经车驾奔驰,战乱频仍,曾经南北分裂,夷狄入侵,曾经神州荡覆,宗庙丘墟,但文明之毫光,未曾一日隐没于荒蛮,族群之理想,未曾一日熄灭于天壤,从而缔造文化统一、生生不息的局面。正是有了经学的存在,华夏历史虽然历经王朝更迭,而政治制度的建构,社会改革的推动,始终有一个根本的价值标准,不管政制如何变化,都不离文明之大系。正是有了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