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闽西客家定光古佛9月将
为何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
季羡林骨灰安葬河北易县
今年春节不回家 “90后
千年古县广东龙川大修文
经济学家“另类”观点:
歌仙刘三姐实有其人 客
广东中山黄圃将投千万元
广东英德现存46座特大的
昆山二千藏家“晒宝” 
最新热门    
 
客家“鼓王”欲申报吉尼斯 让绝技后继有人

时间:2010-8-16 10:43:49  来源:不详


                                         “鼓王”周妙锡。


    88岁五华老艺人70年造鼓2万个 


  核心提示


  在梅州五华县河东镇高榕村,有位被当地人尊称为“鼓王”、名叫周妙锡的88岁做鼓老艺人,从18岁开始至今做了70年牛皮大鼓,现在仍坚持每天在自己的作坊里做鼓不辍。


  据介绍,用手工做一个大鼓从选木料、做鼓身、蒙鼓皮,到上油漆、画花饰等,工序非常繁琐,并且其中做鼓身的木工活非常辛苦,一般年轻人都难以胜任。而“鼓王”不用别人帮忙,自己一个人每个月都要做10个牛皮大鼓,令人赞叹。


  近日,周妙锡后人决定通过当地有关部门,为老人申报用手工制造牛皮大鼓时间最长和用手工制造牛皮大鼓年纪最大的人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文、图/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万自明、廖伟军


  88岁老人手脚十分麻利


  昨日,记者慕名走进高榕村,刚进村口,便听到村中传来“咚咚咚”的擂鼓声,随行的周妙锡儿子、周家做鼓第三代传人周展发高兴地说,老人又做出一个新鼓了。“但凡新鼓做成,老人都要擂一阵子大鼓,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周展发说。


  在村中央一个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周氏做鼓作坊,记者见到周妙锡老人正在用木工刨子吃力地刨着一个大鼓的木鼓身。只见他身板硬朗,腰不弯背不驼,眉宇间流露出工匠独有的专注气质,手脚十分麻利,真看不出他已是88岁高龄之人。


  周展发告诉记者,他爷爷周利宝在当地是个很有名气的木匠,父亲周妙锡从小便随爷爷学艺,过去村民要买大鼓,得坐船甚至步行到广州、佛山去购买,来回非常辛苦,父亲就产生了到佛山学做鼓的念头。周妙锡18岁那年,通过亲友介绍,到佛山学习做鼓技艺。


  周妙锡从佛山学艺回乡后,开始自己做牛皮鼓。70年来,他亲手做的大大小小的牛皮鼓已不下2万只,不但畅销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并远销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国家。


  周家牛皮鼓秘诀:“三过鼓”


  周妙锡老人自豪地说,周家制造的牛皮鼓都是“三过鼓”:一是能过更,即晚上12时后的露水打过后,鼓声依然洪亮清脆;二是能过山,这山打鼓那山响,鼓声能回荡山谷;三是能过坳,鼓声洪亮、高亢,能够越过山坳。


  周妙锡说,制鼓包括选材、刨板、铆接、箍紧、蒙牛皮、钉竹钉、打底、上漆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制鼓的材料十分讲究,鼓身要选用坚硬的桉木、苦楝木等,每年春天,周家就会派人到各地购买质量上乘的苦楝木回来,解成板后先晾晒,再烘干。鼓面必须是本地老水牛的鲜牛皮,皮子的韧性、厚度要适中,并要经过严格的除臭处理,否则制作好的鼓会有异味。鼓皮蒙好之后要用大木槌反复地敲打,目的是让皮子绷紧,保证鼓的音质。


  经过一道道缜密复杂的工序,做好的鼓敲起来声音浑厚、纯正,堪称一绝。 


  申报吉尼斯让绝技后继有人


  如今“鼓王”周妙锡已五世同堂,家族有100多人,衣食无忧,但他仍没有停下制鼓的打算。据周妙锡妻子陈兰英介绍,周妙锡每天7时起床,除吃饭和午休,整天都是待在作坊里,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


  现在周家全家人都学会了做鼓,连小孩子都会跟着老太公刨一刨鼓身、转一转鼓架的轮子。“为父亲申报吉尼斯纪录,是为了让父亲的做鼓绝技得到更好的传承,发扬光大。”周展发这样说。


  据介绍,目前周家人正在四处打听申报吉尼斯纪录的相关程序,并打算请当地文化部门帮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