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宗教信仰 >> 佛教 >> 正文
教宗本笃十六世会见比利…
男婴遭遗弃身现多处切口…
举国哀悼:对生命的最高…
洪子诚:个人“阅读史”…
《西厢记》:一部永恒且…
怀孕店主被劫匪刺中颈部…
张显峰:学术腐败的生命…
四川大学持刀凶杀案伤者…
夫妇倒贴十万送女儿 称…
世界各地将于三月二十五…
最新热门    
 
《生命不再等待》(图):寻找真正的平静及深沉的喜悦

时间:2010-5-2 10:28:09  来源:不详

  中国佛教新闻网讯   寂天菩萨是公元八世纪印度佛教中观应成派最具开创性的思想家,他所著的《入菩萨行》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了菩萨道六波罗蜜的修行次第: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最后达到般若境界。《生命不再等待》以《入菩萨行》为蓝本,以平易近人的文风和亲身修行体验,与读者分享了如何领受传统经教中的亘古智慧,以冲刷掉现代人生活中的无明与不安,抚平各种困惑与需求,使身处烦恼人世中的我们,寻找到真正的平静与深沉的喜悦。

内容简介

      世间的人事物是不可能处处随顺己意的,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面对无常,调伏自心。《生命不再等待》以《入菩萨行》为蓝本,全书既有着原典的精炼智慧,也有着因应世局人心的崭新诠释,是一本现代人的智能生活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

  佩玛·丘卓(Pema Chodron),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弟子之一,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长,是现代人身心修持的精神导师。她的畅销著作《当生命陷落时》抚平无数人的烦恼心境,牵引众生体察当下,勇敢面对生命的悲苦与困窘。她出家前曾结婚生子,后因先生有外遇而离异。由于经历过痛苦的洗礼,她对佛法的体悟和诠释非常生活化,贴近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和渴望。自一九七四年持戒以来,常常在世界各地主持工作坊和讲座。著有《当生命陷落时》、《转逆境为喜悦》、《与无常共处》、《不逃避的智慧》等颇有影响力的著作。

目录

序言:
导 读 菩萨道的修行 001
作者序 平凡如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 005

第一品 发菩提心 001
救度有情众生之愿不可思议,但永远从自己开始。我们唯一必须分享的,就是自己的体验。我们实在无法假装自己有多觉醒或多慈悲。我们的许多体悟是从诚实认清自己的缺陷而来。发现自己无法达到自己的标准,这使我们谦卑,也让我们对他人的困难和错误更有同理心。

第二品 忏悔罪业 023
我们邀请一位目击证人,自己揭露自己,就是自我慈悲、自我尊敬,从此我们不再背负羞愧的重担,反而能自在地重新做人。将“烦恼的罪过放一边”,能使我们无愧无疚地向前迈进。

第三品 发心受持 051
我们一旦下定决心开始从事心的训练,我们就已经是菩萨了。这样的观点令人鼓舞。某些学派认为,不到某个阶段就还不是菩萨,但寂天菩萨说,发了愿便是诸佛的子嗣与传人,何况我们还有此论作为训练指南呢!

第四品 守护正知 071
我们向来认为自己的苦难是他人造成的。但寂天菩萨说,是我们创造了自己的地狱:我们个人的地狱和我们充满烦恼的心是互相依存的。以他的观点来看,我们必须为发生在自身生命中的事件负责。

第五品(上) 调伏自心 098
无论我们多希求快乐,只要我们仍在是与非、好与坏、接受与拒绝的二元思维中,是怎么也得不到快乐的。若我们不再将经验实体化,而去体验一切现象中超越言说的空性,才能令我们从这种有限的模式中究竟解脱。

第五品(下) 菩萨学处 122
这会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有情众生是我们的开悟之因,他们来找麻烦,我们学到安忍;他们感受痛苦,我们学到慈悲。无论他们引起我们什么样的反应,我们都可以使其成为成佛的因缘。

第六品(上)安住其心 152
我们并非生来就有嗔心,嗔心也不是天生就要给我们体验的,然而一旦因缘和合,我们便陷了进去,并且心生散乱。寂天菩萨指出,安忍即是对治方法;精确地说,是一种因体谅目前状况的复杂性所生起的安忍。

第六品(下) 修习安忍 181
我们已经花了一生,用凡俗的方法寻求快乐,得来的只是生死轮回。现在,让我们直截了当的处理自心本身。我们要记得,我们所受的痛苦自有其价值,它能使人谦卑,教我们如何慈悲。改变旧有习气所经历的痛苦,不仅值得忍受,简直值得礼赞。

第七品 精进不懈 217
如同铃木俊隆禅师所言:“我们在这里的工作太重要了,最好别看得太过认真!”精进的关键在于找到“不太紧”和“不太松”、不过于热切和不过于懈怠之间的平衡点。

第八品(上) 修习禅定 258
寂天菩萨赞叹独一静处,但可没有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