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宗教信仰 >> 佛教 >> 正文
教宗本笃十六世会见比利…
男婴遭遗弃身现多处切口…
举国哀悼:对生命的最高…
洪子诚:个人“阅读史”…
《西厢记》:一部永恒且…
怀孕店主被劫匪刺中颈部…
张显峰:学术腐败的生命…
四川大学持刀凶杀案伤者…
夫妇倒贴十万送女儿 称…
世界各地将于三月二十五…
最新热门    
 
《生命不再等待》(图):寻找真正的平静及深沉的喜悦

时间:2010-5-2 10:28:09  来源:不详
议我们也要出走,躲避一切不愉快的处境。一个人可以独自在山里生活数年,却根本什么也没放下。问题在于如何达到内在的独一静处,以获致永续的快乐。

第八品(下) 等观自他 290
在自他交换的修行中,我们吸入平常想抗拒的,送出我们平常依恋的,这就消解了我执的算计,揭露了自心的清明。何以如此简单的练习就能令我们解脱?这也许是个神圣的秘义,但却是值得修习的神圣的秘义。

第十品 功德回向 328
功德回向可以改变心态。我们不再一味地只想着自己,而会开始超越“我”、“我的”。只要经常记着他人的苦难,记着每一个人都有开悟的可能,我们的视野就会更具超越性。

附 录 研读指导 348
谢 辞 350

……

序言

《入菩萨行》(TheWaytoBodhisattva,梵语为BodAicharyavatara)虽造于十二个世纪以前的印度,但与我们这个时代仍然密切相关。此一经典论著为印度圣者寂天(Shantideva)菩萨所造,内容出奇地跟得上时代。他指导你我这样的人,即便身处乱世,仍能生活清醒,内心开放.此论是为初发心菩萨所写的一本重要指南。这些精神勇士希望能减轻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因此它属大乘(Malaayana),佛教中重于广大无边之慈悲及培养灵活柔软、平等无分别智慧的一支。
依据传统,要为一部如《入菩萨行》这样的论著写注释,注释者必须有深刻的体证,或在梦中受到指引。不幸的,我两种资历俱无,仅能以诚挚的发心来讲授,使初接触的读者能如我一般受益于寂天菩萨。

精彩文摘

在此,寂天菩萨描述了内心行将向外缘流散的情形。有四个机会方可以阻挡这强而有力的冲动:语行之前,念头微小之时,已陷入念头的圈套之时,身行之前。

情绪扰动从初期的认知开始——一种景象、一个声音、一个念头——令我们生起可意或不可意的感受。这是shenpa(shenpa,即被羁绊的感觉)最细微的层次,也是被羁绊最细微的层次。我们察觉到一种拉扯的能量,好似想搔一个痒处。即使不是高深的禅修者也可以捕捉到这种感受。

一开始在“认同”或“不认同”之间拉锯,是我们可以像木桩一样安住下来的第一个时间点。仅仅去体验这种拉锯,在掉举中放松下来,别对念头的小灰烬煽风点火。如果我们与自己素朴的直观体验同在,情绪的能量便可以顺利流过我们,不被卡住。当然,这并不容易,也需要练习。

第二个可以保持稳定和警觉的机会,是念头即将形成,但尚未形成冲力之际。只要在念头愈积愈大之前挡下,情绪的强度便会缓和下来。情绪强度不能离开念头而存在,因此这是重要的法教。

我们若捕捉不到这些微细的念头,情绪便节节升高了。然而,这是第三个可以像木桩一样安住下来的机会;我们甚至可以在情绪热度开始升高之后,任由故事情节发展。只要能挡住节节升高的烦恼,一切都不会太迟。

第四个我们可以稳若泰山之处,是在开始致命的语行或身行之前。寂天菩萨在第四十八颂中指出这一点,他的忠告是:“别行动!保持沉默,别说话!”

我们愈早挡住这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愈好,在羁绊中,尚未发展为语言之前,情绪没那么诱人。在念头形成的初期,还是可以处理的。在此处消解了念头,烦恼的冲力便没有了燃料的供应,不致燎原或爆炸。

举例来说,当你感受到外界侮辱的刺激时,不必用一串念头来夸大它,或采信使你生气的故事情节。仅仅认知这些念头,让它们逐渐消退,然后安住于尖锐和刺痛的感觉中。

如果你的情绪真的被翻搅起来,而且戏剧化的情节已经展开了,你还是可以挡住这个过程。虽然难度稍高,但事情尚有控制。

最后一项教导——避免付诸语行和身行——直指最容易辨认冲动之处,但也是最难避免的关头。此刻shenpa的拉扯已经很强,我们抗拒不了了。然而,方法还是一样:放下念头,在潜藏的能量中放松。
“像木桩一样安住下来”的修行重于避免,而非压抑。当你认识到你在思考,仅仅认知此一事实,接着将注意力转到出入息的流出流入,或转到身体,转到直观体验。如此一来,你便能安住于当下而且警醒,念头便可能停止下来。(信息来源:佛教在线)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