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震中即在扬州。文峰塔虽经历了严重的地震灾害,仍巍然耸立。
【相关链接】
文峰塔历次修整记录
市佛协侯彪副会长谈起文峰塔历次大修过程如数家珍,他说,对文峰塔保护的反复过程,正是人们对文化遗产重新认识和敬重的过程。
1957年9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对文峰塔进行修整,并重建了塔院廊房,被确认为省级文保单位。1961年5月再次修整文峰塔,将塔围木栏改为混凝土石栏,致使古塔风貌受损。1962年,文峰塔因两次修整改变了文物结构,由省级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12月,文峰寺交由扬州市园林部门管理修缮,1980年10月辟为文峰公园。1996年,文峰塔经扬州大学抗震勘察测试,虽发现多处隐患但总体抗震性能仍令人乐观。2001年,文峰寺批准为对外开放佛教寺院,并于同年7月12日正式开放。自2002年7月始至2003年1月,文峰塔经过五个月的大规模修建,校正塔身,撤除所有的水泥构件,恢复木结构原貌,新增了佛像。至此,文峰塔始复旧观,还原了历史本色。至2006年6月10日,文峰塔重新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期间的1998年4月10日与1999年4月14日,扬州市人民政府曾两次作出会议纪要,同意将扬州第五中学内原万寿寺天王殿、藏经楼、戒台等古迹撤卸移迁至文峰寺修复,实行异地保护。万寿寺始建于唐代,初名东隐庵。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万寿寺毁于兵火,后历经十多年的修整,寺景日渐兴旺。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寂山入京迎请全藏经乘,得《大藏经》一部计7000余卷,但至1992年遇火全部被毁。1949年,扬州师范学校迁入万寿寺。1952年,僧人陆续离寺,佛事渐衰。
2006年7月24日,天王殿在文峰寺奠基,标志着文峰寺和万寿寺合二而一工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此次重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征地共计30亩,修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堂等建筑。天王殿将按扬州天王殿传统样式,建成明代风格封檐硬山、全木结构的大殿,并与大雄宝殿、戒台、藏经楼同处一条中轴线,与文峰塔顾盼生辉,文峰寺也由此将历史拉得更加久远。
(信息来源:扬州晚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