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宗教信仰 >> 宗教要闻 >> 正文
中国作协,敞开的不只是…
港信徒为中国教会献祭 …
中国各教区庆祝司铎年开…
伊斯兰教界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举办…
哈萨克斯坦“世界与传统…
中国伊协举行仪式为200…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师生…
中国伊协委员、著名相声…
甘、宁、青伊斯兰教界人…
最新热门    
 
中国伊协倡议开展“创建和谐清真寺”活动

时间:2009-6-28 16:07:11  来源:不详
中国伊协倡议开展“创建和谐清真寺”活动

      本网讯(记者杨君) 5 月 26 — 27 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八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在重庆召开。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翁杰明,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袁莎,国家宗教局三司司长郭承真,中央统战部二局处长禇有奇,重庆市民宗委副主任吴实再等出席了开幕式。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大阿訇主持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伊协会长阿不都力提甫•阿不都热依木,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伊协会长马开贤,中国伊协副会长居玛大毛拉•塔依尔、洪长有、杨志波、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等常委委员共 41 人出席会议。来自 25 个省区市的伊协负责人及中国伊协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代表共 28 人列席了会议。

      蒋坚永副局长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一年多来,中国伊协在陈广元会长为首的八届领导班子领导下,在各位常委、委员和各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中国伊协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希望中国伊协继续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带领广大穆斯林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充分发挥伊斯兰教为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实现“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祖国统一。

      会议审议和通过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洪长有所作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两年以来中国伊协的主要工作成绩以及体会,并明确了近期工作思路。

      审议通过《关于创建和谐清真寺的倡议》是此次常委会最重要的议程之一。自 2008 年开始,国家宗教局把“探索和谐宗教理论,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载体,并决定在全国宗教工作系统广泛开展。在 2009 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这两个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响应这一号召,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倡议从 2009 年起,在全国伊斯兰教界开展创建“和谐清真寺”活动。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伊协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模范清真寺”评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之后,为进一步深化清真寺管理,中国伊协修订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制定了《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聘任办法》,经中国伊斯兰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于 2006 年 8 月 7 日公布施行。这两个“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将我国清真寺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台阶。此次中国伊协倡议开展创建“和谐清真寺”活动,既是响应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的号召,也是对以前开展“模范清真寺”评比活动的深化和细化。《倡议》认为,开展创建“和谐清真寺”活动,是推动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各地伊斯兰教协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推动伊斯兰教自身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伊斯兰教界服务社会,密切伊斯兰教界人士与广大穆斯林群众联系的有效形式。

      《倡议》指出,伊斯兰教是追求和平与和谐的宗教,伊斯兰教宣扬正信、主张公平,倡导行善、禁止作恶,鼓励求知、反对愚昧,救助贫弱、尊重妇女,仁慈宽容、克己恕人,团结协商、与人为善,温和谦逊、谨守中道,公正平等等教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现实的积极作用。清真寺既是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满足宗教生活需要的场所,又是阿訇、毛拉履行教职、服务穆斯林群众的场所。清真寺的状况是伊斯兰教状况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对穆斯林群众的正确引导和伊斯兰教的健康发展。

      《倡议》希望广大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大力弘扬伊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