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日军最怕名将为何两次被
古今共有多少将领妙用“
彼得大帝两次围攻纳尔瓦
最新热门    
 
两次空城记与诸葛亮都没啥关系

时间:2009-10-16 19:17:19  来源:不详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罗贯中在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藏匿大开四门,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见此状况,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绝顶聪明的司

马懿心里也打起了鼓,生疑道:"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据说这就是历史上闻名中外的"空城计"之原本。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千百年来被戏曲家传唱,更为大多数老百姓当成了经典的谋略。它以"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令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可是,诸葛亮真的在西城凭三尺瑶琴,空城击退过敌人吗?
  《三国志蜀诸葛亮传》言称:"(后主建兴)六年春,(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严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合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合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合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有此段话可知街亭之役,魏方主帅是张合,而非司马懿,诸葛亮也只不过是"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此说不得不对诸葛亮使"空城计"的功劳产生怀疑,再说有史实证明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十一:"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那么,历史上是否有过"空城计"呢?如果有,那么发明者又是谁?
  在三国的历史上,确实有两个人使用国空城计吓退过敌人,他们分别是赵云和文聘。
  《三国志蜀关张马黄赵传》注引《赵云别传》记载:"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公军散,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其将张着被创,云复驰马还迎着。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坠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

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由此可知,在刘备与曹操争汉中的时候,黄忠奉命去偷袭曹操的粮草,赵云屯兵于后,但是黄忠迟迟没回,于是赵云前往接应,但是却中了埋伏。于是赵云便退回营地,大开城门,吓退了魏军。
  第二次是文聘的石阳被孙权所围,文聘没有别的出路于是大开城门,自己回家睡觉。孙权以为有诈,于是没敢进城。
  两次空城计都与诸葛亮没关系,可见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不存在的。诸葛亮摆空城计,不过是罗贯中在《三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