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历史上的几次中外军队集
秦皇马俑考古揭秘十大脸
志愿军为什么没有打响神
外蒙古与内蒙古究竟有多
惊暴!内蒙古草原埋藏神
史上几次中外军队集体神
神秘的“V”手势二战时
神秘天象图成“盗墓指南
1500年前的神秘传奇!揭
惊爆!内蒙古草原埋藏神
最新热门    
 
神秘内蒙古骑兵师:辽沈战役曾阻击廖耀湘兵团

时间:2009-11-4 19:28:41  来源:不详
团和师部先后到达长春西北约40华里的黑林镇地区。第二师向长春前线指挥所报到后,前指解方参谋长立即到师部驻地视察部队,听取汇报,明确作战任务,并审查同意了第二师的作战方案和兵力部

署:全师为长春前指机动部队,以黑林镇为中心,占领既设阵地,以坚决的阻击战,消灭可能突围之敌,迟滞敌人行动。或以适时的机动,灵活运用侧击、追击等战术手段,配合主力兵团,全歼突围之敌。

  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作战任务,第二师领导在要求部队抓紧时间构筑工事、严阵以待的同时,强调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准确掌握敌情变化和保障通信联络;二是抓好战前军事训练,掀起练兵热潮。

  为此,第二师向长春前指派出得力的联络参谋,随时掌握敌情变化和及时受领任务,传达命令、指示,以保证准确适时地执行上级命令,顺利完成作战任务。另外,各团利用战前的空隙时间,按师司令部的统一计划,大力开展以乘马战为中心的大练兵活动。各团在黑林镇地区的练兵活动,不仅轰动了当地各村屯的居民,受到他们的称赞,而且很快流传到长春城内的国民党守军中。有的传说:"黑林镇有5万内蒙古骑兵。"这种传言越传越广,引起敌人震惊,从而使敌在精神上先受到了打击。第二师在黑林镇地区加强战备待命期间,长春守敌虽有数次试探性突围行动,但都遭到我围城部队的歼灭性打击,不得不龟缩回城。



  10月10日,守敌又组织一部主力出动,在其空军配合下,实施孤注一掷的突围作战。是日凌晨2时,敌先头部队开始从长春西门向我围城部队发起进攻,妄图突破阵地后沿铁路干线逃向沈阳。战斗进行得很激烈。特别在黎明以后,敌人开始陆、空配合作战,反复向我围城部队防御阵地猛扑。战至中午,长春前指电令第二师,全力迅速向范家屯、盛家屯一带机动,准备待机出击,配合主力兵团追歼突围之敌。第二师立即出动,开赴指定地区待命。下午,传来了长春守敌突围行动被粉碎,我方正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逼敌缴械投降的消息。17日,长春东区守军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19日,国民党新编第七军官兵投诚。随后,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兵团直属部队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至此,长春宣告解放。

  在黑山、大虎山阻击战中,骑兵第一师经历了胡家窝棚、清水泡子两次激战

  锦州守敌被我全歼后,蒋介石错误估计形势,仍命廖耀湘"西进兵团"继续向锦州攻击前进,企图与锦西北援之敌南北夹

击,重占锦州,打开向关内撤退的通道。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正确作出决策,部署了规模巨大的辽西围歼战。东北野战军总部据此命令第十纵队等部坚决阻击廖耀湘兵团于黑山、大虎山以北地区,为主力自锦州地区北移争取时间。

  10月17日16时,廖耀湘兵团主力侵占新立屯,并继续向黑山方向搜索前进。为了坚决拖住敌军,力求在运动中歼灭廖耀湘兵团,东北野司命令:敌进则引其前进,敌停则严密监视之。此时,归第十纵队指挥的内蒙古骑兵第一师,除三团在长春外围执行围困任务尚未归外,一团、二团和师直属连队全部投入阻击廖耀湘兵团的作战行动。

  在这次担任阻击、保障主阵地前沿安全的任务中,一师主要经历了两次激战--胡家窝棚战斗和清水泡子战斗。

  胡家窝棚阵地,是我防守黑山主阵地之突出部,位于辽西交通要道口,是敌人进攻我黑山、大虎山一线阵地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第一师二团于21日夜进抵胡家窝棚,当即修筑工事。21日下午,发现敌骑兵200余人,正由孙家窝棚以战斗队形向我方阵地前进。待敌接近后,一

团一面突然向敌展开猛烈射击,一面进行乘马冲锋,猛砍猛冲。追至天黑,共毙、伤、俘敌100余人,予敌以重大打击。战后,敌俘供称:"我们就怕内蒙古骑兵的大刀和砍杀。"这一战斗我无一伤亡,战果突出,大大增强了指战员的胜利信心,受到内蒙古军区的通令嘉奖。

  10月23日晨3时许,黑山阻击战的序幕--胡家窝棚阻击战正式打响。敌二○七师三旅在重炮和飞机掩护下,向内蒙古骑兵第一师二团胡家窝棚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骑兵部队指战员依托简单工事,勇猛果敢,顽强抗击,以密集枪弹和手榴弹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直至进行白刃格斗。一团团长平安负伤仍坚持指挥,二连连长布和吉雅重伤不下火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