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毒杀亲生父亲的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变态不能怪社
最新热门    
 
死于安乐:八旗军由盛转衰的历史教训

时间:2009-11-8 11:37:46  来源:不详
人主张对八旗制度做这样那样的变革,都遭到严厉斥责。例如,清中后期,旗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贫穷者不得不将清朝廷分给他们的土地大量典卖他人,单靠朝廷发放的兵饷俸禄生活。而随着旗人家庭人口迅速增加,往往一份兵丁粮饷要养活十几口人,致使许多贫苦旗人家徒四壁,有的旗人因为贫穷一辈子不敢结婚,有的旗人跑到农村去讨饭甚至饿死。而清朝统治者眼看着大批旗人穷困潦倒,却不肯对这一过时的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嘉庆帝在听取某御史关于派京城中的八旗闲散人丁到口外、西北一带耕垦的建议时,曾大发雷霆说:"若如该御史所奏,八旗男妇皆以纺织为务,则骑射将置之不讲。……于国家赡养八旗劲旅,屯驻京师本计,岂不大相刺谬乎"。另一方面,抱着"天朝上国"自大心态的清朝统治者,以为凭着老祖宗"马上打天下"的骑射功夫足以扬威天下,因而无视近代西方军事技术的高速发展,无视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现实,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听任自己的军事技术停滞落后。清军征缅作

战时,已发现缅人所使用的来自西方的火枪性能远远超过清军的火枪,但没有引起乾隆皇帝的足够重视。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出使中国时,曾带来一支装备有新式武器的卫队。他邀请清朝名将福康安检阅卫队演习新式武器。福康安却不屑一顾地说:看也可,不看也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英国送给清王朝的新式火炮,被收藏到圆明园仓库之中。直到百余年后,露出强盗真面目的英国侵略军打上门来,攻占京城,火烧圆明园,又把这些沉睡多年的火炮重新搬上船运回国。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朝统治者虽然不断接到中国军事技术专家们关于仿制西洋火器的建议,却并没有产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感,仍把这些先进火器打发到仓库中去睡大觉,并再次下谕,命令八旗官兵们学好满语、骑射功夫。

  其二,当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进行改革时,却往往以错误的思想做指导。顽固守旧的清朝统治者通常对改革抱着敌视的态度,但在客观形势的逼迫下,在陈腐的八旗制度实在难以维持下去时,不得不对其进行某些局部的改变。但在这种时候,却往往是从优待八旗贵族、解决旗人生计问题出发,着眼于周济八旗老弱,为其提供起码的衣食之需,背离了军事组织以增强战斗力为宗旨

的改革方向。比如,为了遏制旗人因为典卖土地,负债累累,经济地位日益恶化的趋势,清廷动用巨额公款代八旗兵丁回赎"民典"旗地,代还债务,赏赐银两钱粮。设立养育兵制度,从那些户口滋盛,余丁繁多,因无法补上兵额而生活窘迫旗人家庭中挑补养育兵,每月发一定数量的兵饷或禄米。在挑选马甲等薪饷较多的职位时,不是以身体是否强壮、军事素质好坏为标准,而是对贫乏孤寡之人,对无人赡养者,对年老者实行照顾政策,让其领取更多的薪饷。有时,采取用国库款项或挪用军费经商,减少营马数量,削减装备和训练方面的开支,将训练场地和一些公共建筑出租赚钱的办法,来接济贫困旗人。
 
  这些措施,从本质上说是为了维护陈腐落后的八旗制度,解决旗人一时生活之需,而不是着眼于解决军队的机制问题,对整个军事制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八旗官兵生活水平日益下滑的发展趋势。为救济贫困而增加的兵额与余丁数量的迅猛增加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康熙年间是五名丁壮招收一兵,乾隆年间已达到八名丁壮招收一兵,其后兵、壮比例更为悬殊。靠着一名士兵每月一两银子、五斗米赡养一家十几口人的情况相当

普遍。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为旗兵赎回的土地很快又被卖掉。平日对八旗官兵的补助赏赐,也只能救一时而不能救长远。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些以解决八旗生计为核心的做法却严重地危害了八旗军的建设。为了供养养育兵,救济贫苦旗人,八旗将领采取减少战马和战船数量的办法,将原先给战马买草料或制造、修理战船的钱来救济士兵家口,甚至将战斗力比较强的骑兵兵额裁掉,挪出钱来养活更多的养育兵,使八旗军队中充斥战斗力较低、甚至完全没有任何作战能力的冗员。八旗将领用军费和出租军产经商,也对清军内部腐败现象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人乘机大肆出售军用牧场、演炮场,造成八旗战马数量锐减,士兵无处进行火炮射击,就连射程比较近的火枪射击,也因为操场长度不够而只能在秋收后举行。而八旗官员整天忙于经商,自然无心进行正常的军事训练,平日操演摆花架子,敷衍了事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三,军事功能与社会功能混为一体,军队臃肿不堪。为了维持八旗成员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清廷将八旗官兵及其家属全都包下来,给予他们授官袭爵,占有土地、人丁等许多方面的好处。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