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故事
最新热门    
 
探访闽东霞浦:寻找金庸笔下的“明教”真身

时间:2009-11-14 19:22:35  来源:不详

 

 金庸笔下“明教”真身

  今年3月,明教普查组在柏洋乡神洋村的一本民国壬申年(1932年)编的 《孙氏家谱》中发现了记载摩尼教(明教)的重要史料,按《孙氏族谱》记载,林瞪加入明教时,是拜孙绵大师为师。而且孙绵于宋乾德四年(966年)在上万村创建龙首寺,即后来乐山堂、盖竹堂,现遗址尚存,有一棵数百年岁的桧树,宋元明历代有重修。“文革”期间乐山堂被拆毁过,后来补盖木屋顶,2006年已倒塌,现仅存石板基址、莲花式柱座,以及梁架构件等。专家还根据群众的提示,找到了乐山堂开山地主孙绵墓的位置。

  4月,专家们又发现了飞路塔和科仪书。飞路塔位于霞浦盐田畲族乡北洋村,于明洪武年间由村民募款建造,刻有八字明教教义:清净光明,大力智慧。陈进国表示,当时朱元璋已经开始禁明教了,能公开募款建塔,可见当地明教之兴盛。

  而科仪书则是由当地法师所世代相传的神谱,用于请神之用。科仪书跟林氏家族的法器一样,法师一般不轻易给人看。柏洋乡的陈培生法师在陈进国等人多次拜访之后,终于对他们产生信任,才肯让他们阅览科仪书。陈培生

的科仪书中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明教教义,内有涉及上万村龙首寺(乐山堂)之内容,以及摩尼教史料若干,有助于厘清林瞪与摩尼教的关系,以及入闽后摩尼教融汇三教及法(巫)教,演化为“明门”的过程。

  陈进国说,霞浦找到的资料还有力地佐证摩尼教是从“陆路”而非“海路”传入福建的。晚以来,进入闽地的摩尼教的传播路线图,当以福州地区为中心,顺沿着滨海区域,向南北两翼地区传播和扩散,从而形成了环闽浙滨海地区的明教“信仰扇”。一是经莆仙而南下进入泉州地区,诸如莆田涵江发现的元代明教十六字石刻,晋江草庵元代的明教十六字字刻等文物史迹。二是经闽东(霞浦)北上进入浙东的路线。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传播到中国以后又染上了儒、释、道的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二宗指明暗,也即善恶。三际指初际、中际、后际。初际阶段,明暗是分开的。中际阶段,黑暗侵入光明,光明与黑暗斗争,两者混合。后际阶段,明暗重新

分开。对僧侣有五戒的要求:真实,不害,贞洁, 净口和安贫。不害是禁止从事任何可能伤害光明分子的工作,即不要从事耕田、采集、收获和杀害任何动植物的事情。贞洁是指禁止性交,因为性交被视为模仿恶魔通奸,会导致人类生生不息,继续不断囚禁光明分子。净口是指禁止吃肉和饮酒。安贫是要求不蓄私产,靠施舍和乞讨为生,年一易衣,日一受食。

  如诗如画的摄影圣地

  霞浦有480公里的海岸线,曲折而绵长。在中国,福建的海岸线最为曲折,直线距离总共不超过535海里的海岸线,却绕了3051公里,曲折比例为1:5.7,而霞浦的海岸线更夸张,达到1:10。往往,绕过一个山头,是碧波万里的海天,再拐个弯,便看到一个安静的渔村躺在海湾的怀抱里。正是长长的海岸线成就了霞浦滩涂的风光无限好。涨潮时它和大海浑然一体,有着水天一色的辽阔,有着惊涛拍岸的壮美。退潮时,它裸露出经年的风霜,那弯弯曲曲的汊港,星星点点的渔舟,绵延无际的挂蛎,在风中飘摇的紫菜,在碧波上荡漾的渔排,在金色海滩上晾晒着碧绿的渔网,还有低鸣着掠过水面的海鸟……

  据

说,这里滩涂养殖业超级发达。一二月拾蛏苗,三四月插挂蛎,五六月晾海带、捞鱼苗,九十月挂紫菜,还有经年不息的渔排养殖和讨小海。所以,村民们总是很忙,东方刚拂晓,便有村民驾着小型机帆船、头戴矿灯穿行在滩涂间。等到天亮,错落有致的大小鱼网便摆满了海滩。渔民们不分男女老幼穿梭在深蓝鱼网与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