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为何说貂蝉是古代四大美
年轻美丽的武则天为何得
清代名医为何皆不愿入宫
明朝为何成为中国历史上
宋庆龄为何不葬在中山陵
日本人为何后悔“卢沟桥
抗战中美国为何疯狂炒作
皇太极为何两番招降祖大
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 皇
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
最新热门    
 
为何说貂蝉是古代四大美人中的“第一艳女”(续)

时间:2009-11-18 18:33:42  来源:不详


  董卓废帝

  为了独揽大权,董卓决定废掉汉少帝刘辩,另立少帝的弟弟陈留王刘协。他知道洛阳城里的士族官员,数袁家的势力大,就请袁绍来商量这件事。

  董卓跟袁绍说:我说袁先生,我跟您商量个事,我觉得现在这皇上不怎么样,我想废掉他!您说行吗?这里我们要注意,袁绍是谁的人?何进的人!何进是支持汉少帝的啊!于是袁绍说:皇上怎么样不怎么样那也不是你我说的,他是先皇长子,就应该继位,嫡长子继位是天经地义的事,再说他也没犯错,你凭什么废他?你要废了他,恐怕天下人不答应!这时董卓一听:你这话什么意思?大权在我手里,我想废立皇帝谁要敢拦着,就要先问问我手中这兵器答应不答应!袁绍一听,马上拔起刀:你以为天下就你姓董的一个人是好汉吗?袁绍拿着刀晃悠着出门了。在院子里还继续晃悠着,慢慢地走出门去,然后登上马,直奔河北去了。

  袁绍心说:这家伙,他有军队,要真把我灭了,说什么都晚了,我赶紧跑。袁绍这边拔腿便往河北跑去了。他弟弟袁术一看:我哥走了,我也赶紧走。袁术闷着头就跑,奔河南南阳去了。


  袁绍、袁术哥俩儿从此分道扬镳,一个在北,一个在南,俩人谁也不管董卓了。这时董卓一看,他们都走了,继续开会,“我跟你们说呀,我看了,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你们谁有什么不同意见吗?没有不同意见就这样了!陈留王你上来坐皇上位置。”

  当时,在场官员大多慑于董卓的淫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欲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只有尚书卢植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董卓大怒,立即命令士兵将他推出斩首,幸亏侍中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才免于一死。

  然后,陈留王就升任为皇帝,这就是东汉的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此后不久,董卓又借故杀死了少帝刘辩,毒死了何太后。

  朝廷中又有了一个小皇帝,但是他再聪明也还是个小孩,权力就这样集中在了董卓手里。其实董卓这人并非一无是处,废少帝立献帝确实有他独断专行的一面,但是你必须得承认,汉少帝真是个窝囊废,他立汉献帝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响应。


  当时人们都认为董卓是个非常好的人,不过他后来做的事跟当初不一样。董卓自从自己掌权后,马上就美得找不着谱了,先封自己的弟弟董曼当王侯,然后再把自己的老婆,已经死的奶奶、妈,小老婆,自己的孩子,甚至还有刚满月的孩子,同日都封侯。这就稍微有点过了,然后把自己家盖得比皇宫还要漂亮,并给自己家门口题三个大字“万岁坞”,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一律给我悄悄的过去,看这架势就要当皇上了。

  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权利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您看,《后汉书》上就有这么一段记载:说的是董卓找个人拿老百姓不当人,经常想起来就杀人。有一次,他带着三千兵出去,到了一个村庄。结果,他命令手下吧全村的人都杀掉之后,再把这些被杀的人的脑袋往树上一挂,说这是造反的少数民族,让我们给宰了!

  拉拢蔡邕

  此时的董卓知道,要在庞大的中央官僚体系中纵横捭阖,单靠自己从西羌带来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在当前的情况下,董卓首先是大权独揽——这个时候,大

权独揽的董卓因为他以前的官声、名声还不错——所以暂时没有什么人反对他的大权独揽。但董卓知道,自己要想牢牢地控制这个政权,必须得有一些得力的助手来支持。但是有助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儿有现成的助手啊?都用自己从甘肃带来的那批人?都任人为亲?这不行。再说,那批人是赳赳武夫,让他杀人行,让他斗智不灵。所以他心中就打起了如意的算盘,我的手下必须得有几个天下知名的文人,你不敬佩我董卓可以,但要不敬佩他,恐怕就是你的人品有问题,我得把这样的人牢牢地控制在我手里。

  于是,他就跟当时的司徒黄琬和司空杨彪两个人商量此事,这两个人已经完全妥协于他。他们也是文人,但是声望不高。不过董卓跟这俩人商量后,他们却给董卓出了一个主意,把蔡邕请来。蔡邕,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您确实应该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