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揭381年前北京王恭厂大
明成祖朱棣不顾“天怒人
北京钟楼的传说 古钟之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
最新热门    
 
老北京八大胡同中四大名妓的头牌是谁?

时间:2009-12-3 10:33:59  来源:不详


  可以说,如今提起八大胡同,就不能不提赛金花。

  其实,八大胡同里名妓并不仅仅赛金花一个,苏三、陈圆圆、小凤仙和赛金花都在八大胡同里住过,都是齐名的,曾经号称八大胡同四大名妓。

  除了她们,乾隆下江南时候曾经宠幸过昭容、雪加,并将她们带进京城,一时名气也不小。

  清庚子之前,八大胡同是北方班的天下,当时有民谚:“六部三司官:大荣、小那、端老四;九城五名妓:双凤、二姐、万人迷。”

  前面那三位,是当时有名的嫖客;后面这五位,都是当时的名妓。双凤指的是二凤和三凤,她们是名门之后,只是父亲病故之后,家道中落,不得已而跌入娼门。因其不减当年名门闺秀之风,加上机巧灵敏,善于察言观色,懂得何时施展情色,便越发的风情万种,颇得人缘,后被人用七万两银子赎身并双双纳为小妾。

  二姐指的是老大、老二两位妓女。万人迷,曾是都统的一个丫鬟,和仆人私通后被赶了出来,无路可走,投身石头胡同的妓院,因其长相出众,又有过大户人家的历练,举手投

足,都有着那么一种与众不同的范儿,便渐渐有了名声,京城阔少争先恐后地来看她、泡她,内务府的一位郎中为了她,还倾家荡产。所以,人们给她起了这个万人迷的外号,可谓人见人爱。传说,她人在八大胡同,心里还一直惦记着都统府里那位初恋情人,她在接客的时候,曾经得到过四块金石,还偷偷地把其中一块给了都统府里的那个仆人。只是那个仆人不争气,没有足够的力量让万人迷演出一场红拂月夜私奔的好戏。

  庚子之后,南方班大量进驻八大胡同,据说那时有名者由谢珊珊和苏宝宝两位挂帅。听听这名字,珊珊和宝宝,与二凤、三凤、大姐、二姐、万人迷相比,就透着不一样的劲儿,南国气息扑面而来,一股绵软的劲头让许多北京男人香酥了骨头。两位都是色艺双全,体态玲珑,肤色姣好,自然备受宠爱。谢珊珊是江苏人氏,苏宝宝是上海浦东人氏,当时各有王公贝子的追逐,事情闹大了,前者曾经受到过御史张元奇的奏参,而后者苏宝宝笼络上的是庆王府里庆二爷,倒一直逍遥自在,让自己跟着八大胡同一道出名。

  不过,即使当初何等风流风光,现在,谁还记得住这些人的名字呢?人们记住的,还是苏三、陈圆圆、小凤仙

和赛金花。其中,赛金花是最重要的主角之一,说她是这四大名妓的头牌,也许并不为过。

  这样来说赛金花,是因为没有一个名妓能够比得上她身世浮沉、命运跌宕,她和前清状元郎洪钧的关系,和八国联军中德军元帅瓦德西的传闻,以及她和德国公使克林德夫人的传奇,都有着八大胡同里其他任何一位名妓没有的魅力。人们对她的好奇乃至关注,便是自然而然的,她的声名超越风月场上而荡漾在政治历史之中,便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于是,无论民间的传说,还是文人的创作,赛金花都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和蓝本。早在1899年,也就是庚子之前,尚没有传说中的赛金花与瓦德西之染时,就有清末名士樊增祥写的《前彩云曲》和《后彩云曲》(显然是模仿吴梅村写陈圆圆的《圆圆曲》)。之后又有曾朴的《孽海花》和张春帆的《九尾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抗战时期,夏衍先生和熊佛西先生先后又都写作了同名话剧《赛金花》。建国以后,以赛金花为主角的各种著作,又有包括国内著名小说家张弦和海外作家赵淑侠所写的小说和传记等多种。可以说,在中国众多的名妓中,没有一位能够赶得上赛金花,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关注和研究

,她已经日渐成为了一种显学。

  我们也就不会奇怪,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为什么江青非要和王莹争着主演夏衍的那部话剧《赛金花》不可。以致波澜延续到了文化大革命之中,王莹因此而遭到江青的迫害,入狱,最后死在狱中。

 
于是,赛金花便不再仅仅是赛金花本人,更不仅仅是八大胡同里人们惯常见到的形象,在那种妓院的翠暖红酣、玉笑珠香中舒展自己的腰身,她便不再是欲的高潮,性的迷谷,色的诱惑,或妖姬的化身,她成为了一面多棱镜,照见了她自己的身影,也照见了当时的政治与历史。按照美籍华人学者王德威的解读,这叫做“身体政治”,或曰“情色政治”。他说:“我们还能够找出比赛金花更为奇诡的情色政治范例吗?义和团之乱中,盛传赛金花与德国元帅瓦德西伯爵有染,使她名噪一时。按照这一神话,她的这段露水姻缘使千百万中国百姓幸免于八国联军的劫掠。一名妓女淫荡的身体,成为救赎中国的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