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中国古代的阅兵:从祭天
新中国最初十年援外解密
揭秘中国史上八大最狠毒
揭秘:中国共产党最著名
揭密:中国古代十大“二
改变中国历史的三次大饭
中国历史上十大最猛忽悠
美貌是第一重罪 中国历
中国皇室婚姻史奇迹:唯
谁是中国历史上“仇富”
最新热门    
 
中国古人名字的文化内涵

时间:2009-12-29 12:49:04  来源:不详

中国的古人如何取名?名字又有什么内涵?作者从文化分析的角度,揭示了古人取名时的好尚、愿望、期许等心理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价值取向。本版摘取片断,以飨读者。

“富”、“贵”、“福”、“禄”:物质和地位的向往


在等级结构的社会里,人们的社会地位与物质生活条件联系得十分紧密,而高贵的社会地位又能使人得到荣誉、权力等,所以富与贵总像孪生兄弟,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与之所欲也。”他是正视人们的这种欲望的,不过强调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去实现。到后世儒家提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时,就每况愈下了,口头上不再承认人们的物质追求,而要把这种私欲掩藏起来。由于有了重义轻利的文化观念,士大夫之家取名总要避开这个方面,读书人都不愿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利禄之欲堂而皇之地表露出来。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强烈的愿望在名字中仍然时有所见,不绝如缕。


《汉书·王子侯表》中有安檀侯刘福、安国侯刘传富、海常侯刘福、榆丘

侯刘受福,列传中有盖宽饶、李广利,这类名字都直言不讳,真切率直地表现了一种内心世界。至于向往高贵的社会地位,以公、侯、王孙、公子、公孙命名命字,则显得雅逊多了,如窦融字周公,袁安字邵公,魏相字弱侯,张侯字孟侯,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治黄老之学的杨王孙,刘平字公子,冯异字公孙,都显露出对先秦时期贵族地位的向往。


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确立以后,做官就一并获得富与贵,以臣字命名的多了起来,唐代有裴贽字敬臣、陈岩字梦臣等,宋代有徐铉字鼎臣、周渭字得臣等,明代有俞臣字臣哉、张元臣等,清代有赵廷臣、吴任臣等。


隋唐之后,为官的正途是科举,士人都被利禄引诱,埋头从事经义帖括、八股制艺,做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美梦。仅《清史稿》有传的人物,名字与科举有关的即有唐殿魁、许占魁、黄开榜、郑魁土、蔡廷魁、苏廷魁等好多人,渴望大魁天下、金榜题名的心情跃然而出。


宋俞成《萤雪从说》中讥刺道,“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贵’四字为名”,可见宋时

的风尚。然而此类名字见于史册者仍不很多,取富贵福禄一类字为名的家庭文化层次往往比较低,因而显赫者少。翻了一下《宋史》列传的人物,只看见刘福、牛富、张崇贵、潘良贵、李神福等数名。不过,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企慕富贵的心理在名字上面偶尔露峥嵘,总是有人能够甘冒其俗而表达其愿望。在《清史稿》里,我们也见到一些这类名字,如沈善富、陈大富、陈福、刘永福、冯福基、马福禄、董福祥、张天福、张天禄等。


时至今日,我们无须讳言物质享受是人们正当的追求,改善生活条件正是全社会努力从事的工作之一,在名字中如有对发财致富、提高社会地位的向往这类寓意,实在和出国访问时买了几件电器一样正常合理,在笔者看来,也没有雅俗的问题。只要社会中存在差别,我们的名字有这类内容也是实录。


  “寿”、“龄”、“龟”、“鹤”:执著生命的祝愿


公元前219年,一支船队在东海上航行。这支船队的首领是方士徐福,他带领着数千名童男女要到海中三座神山上去请仙人,求神药。这次行动的主使者是秦始皇,他希望得到仙人

的不死之药,永远活在世上,做皇帝做到世界末日。


秦始皇平群雄,扫六合,混一区宇,以至高无上的权力役使许多人为他的长生梦而奔波,结果是枉然徒劳。但是,这种真诚的梦想并不是富贵已极的人独有的。生命太短暂了,往往来不及品尝它的滋味就要逝去,真让人遗憾,所以人们要感叹人生如朝露,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无法把握。也许是为了迎合人们这种心理,为当权者编造梦境以求显达;也许是为了探索生命的奥秘,希望有一天能够突破自然的禁区,总之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方士这一种人,从事求仙炼药的活动,自诩有长生不死之术,给人们的苦闷找到了宣泄口。《汉书·艺文志》里神仙家的著作著录有十家二百零五卷,可见在当时是有些声势的。后来道教全盘接收了这一套,大炼其内丹外丹,发展出了气功术和近代化学的胚芽,但长生不死的愿望总是落空。


古代有识之士也不信这一套,班固就认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