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中国人的第一次炒股:晚
美国禁书竟是这样描写毛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
中国人自古要面子:从隋
天文学家告诉你:中国人
周总理四句警告美国佬的
国人之耻 
考古学家破译美国版罗塞
让中国人寒心一辈子的俄
值得被中国人永远记住的
最新热门    
 
美国人华尔:加入大清国籍的“洋家将”

时间:2009-12-31 11:49:25  来源:不详

1937年10月,侵华日军进占上海重镇松江。



一位名叫伯克(William B Burke)美国老人站在松江的城门洞迎接了日军,他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拜托这群新的占领者:在这座古老的县城里,有一座墓和一个庙,恳请日军务必给予保护。

这就是洋枪队首领弗雷德里克﹒汤森德﹒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的安葬和受祭之处。

带队的日军大佐很痛快地答应了老人的要求,并且表示:“华尔是个大英雄,我们日本人也崇敬他。”逃难的看坟人和庙祝很快地回到了岗位,但半个月不到,他们就被日军人杀害。日军在华尔的墓地和祭庙里,到处都刷上了“大东亚共荣”,以及反抗英美、号召将白种人赶出亚洲的标语,引起了美国外交官的强烈抗议。

三年后(1940年),一位正在中国收集资料撰写华尔传记的美国记者阿本德(Hallett Abend),在上海受到了日军殴打,所有采访手稿被毁,人也被日军。这位记者事后愤怒地写道:“如果华尔晚生几十年,他一定会在蒋介石将军的麾下,率领部队狠狠地教训这些日本鬼子!”





被日本人切齿痛恨的华尔,在中国史学界中,似乎也不是一个光彩的人物。我们的史学家们给他安得最多的头衔是:美国流氓、刽子手和殖民主义者。但在美国,这个“流氓”却被普遍视为大英雄:一个为自己的信仰而不惜牺牲的伟大人物,一个为中国而献身的国际主义者。美国记者阿本德为他所写的传记,题目就是《西方来的战神》(The God from the West),极尽推崇。



如果从词义上推敲,“流氓”(无业游民)一词显然是适用不到华尔头上的。他有着严格意义上的技能和职业---水手,从小就在船上四海漂泊,成年后就到处参加各地的战争。当他因缘际会地来到了中国后,正赶上太平天国战争,受苏松太道(俗称的“上海道台”)吴煦的委派,组建洋枪队,保卫上海。



有关华尔的洋枪队如何穷凶极恶地镇压“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故事,早已汗牛充栋。但我们似乎很少注意到,为了参加这场“中国内战”,华尔甚至不惜与英国人兵戎相见,并最终加入了中国国籍,展现了罕见的对中国的“忠诚”。



上海滩果然是个藏龙卧虎的人才库。1861年,当华尔要组建一个由专业水手和军人组成的团队,也没怎么发广告,就应者云集,连英国舰队的现役官兵,也成批地开小差跳槽前往。



华尔的这个新团队,叫“洋枪队”,股东是苏松太道吴煦及以杨坊为首的当地富商们,其业务主营范围就是保卫上海、抵抗太平军。



组建这个新团队,其实是上海的官绅们想拉着洋人抱团取暖、一起“过冬”:太平军打过来了,官军却望风披靡,偌大的花花世界,只能指望洋人们的雇佣军了。建立洋枪队,幕后并没有什么“帝国主义的阴谋”,“帝国主义”并不想与太平军这一中国反抗者为难。“帝国主义”们对待中国,基本有个特点:凡是◆的力量,他们总是想着先支持一下、利用一下,而且往往将中国的当权者妖魔化,而将反抗者神圣化、或至少理想化,待到反抗者本身成为当权者,再将其妖魔化。



“帝国主义”们那时还没有看透这场中国内战,纷纷宣布中立,指望着在清廷和太平天国之间左右逢源。英国的海军将领们甚至率领军舰访问了太平

天国的“首都天京”,向那个躲在石头城宫殿中大享艳福的“耶稣弟弟”洪秀全猛抛媚眼。洪天王尽管沉溺于肉林酒池,但并没有丧失其作为一个造反领袖的直觉,他明智地宣称,只要“洋兄弟”们保持中立,势头正猛的太平军将不侵犯上海。英美法等国领事馆向自己的公民们发出了严格的训令,要求他们务必严守中立,违者将受到法律严惩。



可洋枪队有着上海富商们鼎力支撑,资金充沛,烧得起钱。银子的力量显然超过了对法律的禁忌,高薪之下,全上海但凡扛过枪的老外,便都热血沸腾,纷纷投奔而来。更有意思的是,大清国从来没有在战场上打败过英国人,此时却用银子差点瓦解了英国舰队,大量英国逃兵集结到了保卫大清国的旗帜下。华尔的猎头工作实在太成功了,英语世界中还因此诞生了一个新词“Shanghaied”。



“员工”跳槽如此严峻,英国海军司令何伯(James Hope)很生气,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