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古代皇后在洞房之夜是怎
古代元宵节的奔放:偷菜
古代“风流人物&r
古代昆阳之战地图
大唐灭印度之战:古代愤
古代真的有《杨家将》?
翻牌子之谜:古代帝王夜
古代官员开始党争:往往
古代唯一女将军:身高一
古代时宦官为什么这样坏
最新热门    
 
古代皇妃侍寝秘闻:为了邀得皇帝临幸不择手段

时间:2010-2-11 12:04:38  来源:不详

宫中所谓侍寝,就是侍候帝王睡觉。这是嫔妃获得帝王宠幸的必由之途。因为嫔妃太多,帝王为了决定侍寝人选,嫔妃为了邀得宠幸,就发生了许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



骰子是一种赌具,在唐开元年间,曾被宫中称作『媒人』。原来,皇帝不耐烦为择妃侍寝而费神,就让嫔妃们掷骰子来定待寝者。风流天子李隆基的『蝶幸』法;亦类似于此。明皇让嫔妃们在头上插满鲜花,然后将亲自捉来的蝴蝶放飞,这个蝴蝶停在谁的头上,谁就能得到明皇的一夜之幸,另外,还有令嫔妃掷金钱以赌嫔妃的『投钱赌寝』法,使嫔妃们竞相扑捉流萤,以先得萤虫者受幸的『萤幸』法,有向嫔妃发射香囊,以中者得幸的『香幸』法等等。



大多数嫔妃对于侍寝只能抱以听天由命、无可奈何的态度。然而,亦有不少宫中女子对待寝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种种方式争取侍寝,以图获得帝王的宠爱。



南朝宋文帝时的潘淑妃因貌美而被选入宫中。潘淑妃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子,她在悄悄地等待机会,当她得知宋文帝以『羊车望幸』法择妃待寝之后,便有了主意。原来,宋文帝喜欢驾着羊

车在后宫别苑任意行走,羊车停在哪个嫔妃的住所前,文帝就在此留宿。潘淑妃就来个投羊所好,在门外的屋檐上插以青竹枝,地上洒以盐汁。羊很喜爱这两样东西,它远远地望见潘淑妃门前的青竹枝,嗅到盐味,便直奔而来,舐地衔枝,逗留不去。宋文帝慨叹道:『羊都因为你而徘徊,何况人呢?』于是,就常到潘淑妃房中过夜,潘淑妃早就精心打扮好了等候着,一见文帝进来,自然殷勤侍候,百般献媚,从此爱倾后宫。



聪明的嫔妃也会很巧妙地向皇帝自荐。宋代的李宸妃原本是侍候章献太后的小宫女。有一次,宋真宗偶尔经过时想要洗手,李宸妃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巴结地端起盥洗器具前去服待。皇上见她肤色润美,就与她聊了起来。她趁机对宋真宗说:『昨晚忽然梦见了一个羽衣之士,光着脚从天而降,对我说:给你生个儿子。』真宗正没有儿子犯愁,听了李宸妃的话之后,挺高兴地说:『我来成全你吧。』李宸刀因此而得幸,隔年就生了皇子。



有时嫔妃之间也会相互引荐。宋代的乔贵妃和韦妃入宫后共同待候郑皇后,两人情同手足,结为姐妹,她们普经约定:『先贵无相忘』。也就是说,谁先得帝王的

宠幸,可别忘了提掣姐妹一把。后来乔贵妨先得幸于微宗,便向徽宗推荐韦妃。韦妃由此而得幸。有的嫔妃的初次侍寝似乎是歪打正着。程一宁是元顺帝时的七贵之一,是『位在皇后之下,而权则重于禁宫』的宠妃。传说,她是以歌哀怨宫词得幸的。程一宁在得宠之前,怒愤颇多,时常在夜深人静之际,登楼倚栏,唱出词意哀怨的宫词,唱得音语咽塞,情极悲怆。

有几次,恰好被元顺帝听见。顺帝深受感动,对人说:『闻之使人不能不凄怆,深宫中有人愁恨如此,谁得而知,盖不遇者亦众也。』于是,就驾车往程一宁的住所去了。



有时,帝王的糊涂加上宠妃的任性,会闹出所谓误幸之事。一夜,汉景帝欲召幸程姬,偏巧程姬有月事,不愿侍寝,就把自己的侍者唐儿打扮一番去见景帝。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辩,以为唐儿就是程姬,一番恩受缠倦之后,便使唐儿怀孕了。



这些宫中佚闻,饱含着宫中女子多少辛酸的泪水。她们原是被养在宫中以备一人泄欲的玩偶或传种的工具。但是,连这种被玩弄时『义务』,在她们也是难以期冀的机会。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残忍性和宫嫔制度的

非人道性。

敬事房隶属内务府,其最重要的职责乃是管房事,所谓“专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



皇帝与后、妃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帝、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皇帝与妃嫔行房,程序则复杂一点。每日晚餐完毕,总管太监就奉上一个大银盘,里面盛了几十块绿牌子,每块牌子上都写着一个妃子的姓名。这天,皇帝若没有性欲,便说声“去”;有点意思,则拈出一块牌子,翻过来,背面朝上,再放进盘里。总管记住这个牌子,出来后将牌子交给手下——专负责背妃子进寝宫并一直送到龙床上的太监。

届时,皇帝睡觉了,则先上床,将被子盖到踝关节处,脚露在外面;那太监先已在妃子房中将其脱个精光,随即裹上大披风,一直背到寝宫,再扯去披风,将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则从暴露在外的“龙爪”这头匍匐钻进大被,然后“与帝交焉”。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