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揭秘杨贵妃被赶出宫的两
两次上疏请武则天退位的
两次空城记与诸葛亮都没
北宋亡国的一次“大折腾
日军最怕名将为何两次被
彼得大帝两次围攻纳尔瓦
最新热门    
 
两次“弃妻”的唐朝痴情皇帝

时间:2010-4-8 11:54:16  来源:不详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忽闻平叛捷报时的欣喜若狂和兴致勃发,一向被人称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该诗意境风驰电掣,结构行云流水,既是爱国诗人喜极而泣的真情涌动,也是对唐代宗力挽狂澜的由衷赞颂。叛乱平息了,愁闷多年的杜甫可以轻松地和妻子放歌纵酒;而唐代宗却因战乱期间两次“弃妻”,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苦楚之中。





在历史上,唐代宗李豫不仅是安史之乱的终结者,同时也是一位鲜有的痴情皇帝。李豫(726—779),原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唐朝第九任皇帝。李豫十五岁时,封广平王。开元二十九年(741),唐玄宗做主把秘书监沈易直之女沈氏赐给李豫做侍女。沈氏的母亲是李豫的乳母,沈氏与李豫从小一起长大,情投意合。由于出身微贱,李豫无法将沈氏立为王妃。成为李豫女人的次年,沈氏生下长子李适(即唐德宗)。沈氏虽非嫡妻,但李豫对她却宠爱有加,二人相濡以沫十五载,感情甚笃。然而,安史之乱却把他们拆散开来。




至德元年(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告危,唐玄宗仓皇西逃时,李亨、李豫父子随行,“诸王妃、主从幸不及者,多陷于贼,后(按:沈氏)被拘于东都掖庭”。至德二年(757)九月,唐军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在洛阳,李豫找到了失散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沈氏。当时,李豫“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仍将沈氏安置在洛阳。乾元二年(759),叛将史思明再次攻占洛阳,沈氏又陷贼手。闻此噩耗,李豫悲痛万分。宝应元年(762)冬,也就是“官军收河南河北”后,洛阳收复,叛军溃败,李豫再次跑进洛阳寻找沈氏,但“失后(按:沈氏)所在,莫测存亡”。(《旧唐书·后妃传》)



沈氏两次被弃,一次身陷囹圄,一次飘渺无踪。李豫不是薄情汉,两次被迫“弃妻”,均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笔者翻阅大量史籍,结合当时的情况分析认为,李豫第一次“弃妻”,是出于无奈;第二次“弃妻”,则另有苦衷。唐玄宗决定幸蜀时,事发仓促,时间紧迫,不可能顾及到一个“良家子”出身的孙媳妇;再者,李豫当时只是一个皇孙,身轻言微,也没办法决定谁去谁留。等到李豫再次见

到沈氏时,虽成为皇太子,但张皇后却一心要除掉李豫,好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李豫身处险恶,也决不敢把沈氏送到长安这个政治漩涡。史籍中的“从幸不及”和“未暇迎归长安”,显然是史官的春秋笔法。





天涯两茫茫,不见归路,一片痴心向谁诉?沈氏的失踪,让李豫愁闷一生,苦楚一生。没有心上人与他温馨相拥相伴,没有心上人跟他分享成功喜悦,李豫即使登上了帝位,站在了世界的顶端,也未免终日唉声叹气,寂寥缠身。沈氏虽然无觅处,但李豫对她的思念却没有停歇。安史之乱平定后,李豫多方“遣使求访”沈氏的下落,但杳无音讯。当时,李豫已经有好几个儿子,而他却把德才并不十分出众的李适立为接班人,这不能不说是出于对沈氏的思念,不能不说是爱屋及乌。思念是个怪东西,总让人一生揪心。时间越长,他对沈氏的思念就越深。沈氏一天找不到,李豫的身心就一天找不到栖息的港湾。



后来,李豫又纳独孤氏。独孤氏“美丽”,且生性宽仁惠达,娴雅贤淑。在独孤氏的身上,李豫仿佛又找到了沈氏的影子,这让李豫对沈氏的痴情,终于有了一个寄托的着落。尽

管如此,但李豫始终没有放弃对沈氏的找寻,结果“十余年寂无所闻”(《旧唐书·后妃传》)。







李豫即位后,皇后的位子一直虚悬着,因为李豫相信沈氏一定能够找到。再者,他毫不犹豫地把李适立为皇太子,也是想让沈氏“母以子贵”入主中宫。独孤氏虽然宠冠后宫,甚至被“嬖幸专房”,但她始终无缘皇后桂冠,李豫最后只是将她册封为贵妃。在李豫的心目中,沈氏的地位是谁都无法取代的,独孤氏永远是沈氏的替身。





独孤氏陪伴了李豫十余年,先后生下韩王李迥和华阳公主。华阳公主天生聪慧,十分乖巧,能够看李豫的脸色说话做事,“上之所赏,则因而美之;上之所恶,则曲以全之”(《旧唐书·后妃传》)。李豫与华阳公主在一起,总能开怀大笑,把愁事暂抛。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