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古代名人:下岗十八年却
康熙的陵墓里为何葬了四
康熙陵墓为何葬四十八个
慈禧一生与十八颗珍珠的
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新塘会景与十八铺对联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朱买臣妻:好女十八嫁
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
最新热门    
 
下岗十八年却生活豪奢和当代一样

时间:2010-5-15 12:02:25  来源:不详

总之,专家认为辛弃疾这么聪颖的人才考试失利,“非不能也,乃不为也”。相关证据也是可以很快寻觅出来的。金朝有位名士刘瞻,他最有名的学生就是年轻的辛弃疾与党怀英,当时人称“辛党”。党怀英的来头比辛弃疾更大,他



是北

宋初年名将党进的第十一代孙,但就在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他不小心进士及第,结果陷入了温柔富贵之乡,再也爬不出来了,后任金朝莒州军事判官,入为金朝国史院编修官,官至金朝翰林学士承旨,成为金朝文坛的杰出代表。据他《奉使行高邮道中》等诗歌来看,他还一度作为外交人员出使南宋。可惜不知道这时的党怀英有没有机会同早年的朋友辛弃疾亲切会谈,假若两人见面的话,又会谈论些什么呢?对待各自人生道路,他们又会如何看待呢?



当然,我们可以怀疑很多眼光的来审视许多史料,这是一个严谨的学者应该持有的审慎态度,哪怕如黑格尔那样把历史看成一个人见人爱、人人都想帮助打扮打扮的小姑娘也无可厚非,不过,用怀



疑的眼光来对待辛弃疾以及他祖父的一腔爱国激情,似乎就过于残忍了,因为辛弃疾的岳父范邦彦也是一个爱国志士。当年范邦彦一不留神也做了金朝的伪官,估计可能也是家庭的拖累,就好像周作人那样——仔细想想,主动甘心当汉奸的男人还真很少,往往都是受他人主要是亲人即女性的撺掇,又好比一个王朝的灭亡后都把责任下降到某位美女的身上,这就是我们

所说的红颜祸水。

范邦彦考取了

金朝的进士,担任了金朝蔡州新息县令。后来金主完颜亮兵败,范邦彦打开城门,迎接宋军的来临,把整个县城都还给了南宋政府,并移家南方。金朝政府认为范邦彦是临阵投降叛变,南宋政府认为范邦彦是主动投诚,选择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范邦彦认为自己是抓住良好机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看来,不仅辛家满门忠烈,而且辛家的姻亲都是忠良,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价值观念不同不会成为亲家,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辛家对南宋王朝的忠心耿耿。又有资料证明,辛弃疾与范邦彦之子范如山,即他的小舅子关系很亲密,“皆中州之豪,相得甚”,于是两人又亲上加亲,范如山的儿子娶了辛弃疾的女儿,两人结为儿女亲家。三代一个循环,生活真是奇妙,谁也没有沾到谁的便宜,林妹妹与宝哥哥那种关系在古代还真不少见。



绍兴三十年,完颜亮大举南侵,强征汉丁,各地民众揭竿而起。年青的辛弃疾不仅自己纠集二千多人参加耿京的义军,还说服一个名叫

义瑞的和尚率领千余人成为自己的战友。义瑞归顺后,见辛弃疾受重用而自己依然是个小头目,心中自不平,于是窃走大印潜逃。耿京很生气,严厉斥责辛弃疾,因为辛弃疾是这个和尚进入义军的介绍人,同时还兼任大印的保管员,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罪不可恕。辛弃疾也很愤怒,于是请求亲自了断这件事。他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狂追猛赶,终于俘获了义瑞和尚。义瑞和尚苦苦哀求,要辛弃疾不看僧面看佛面,饶过他这一遭,还给辛大侠猛戴高帽子,说什么“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辛弃疾冷笑一声:你当我没有听说农夫与蛇的故事么,你想当那条狡猾的忘恩负义的蛇,可我会做傻傻的农夫么?手起刀落,将义瑞和尚人头斩落。



《宋史》不仅记录辛弃疾斩杀义瑞的事迹,而且还绘声绘色地记录了义瑞和尚哀求的言辞。看来史官们虽然看不起义瑞和尚的人品,可对他遗言的态度还是很慎重。辛弃疾是不是青兕,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搁置”起来,先讨论辛弃疾

“力能杀人”的现象,因为现象学大师海德格尔说过,如果我们要解释低层基础,那么高层的意义就必须在方法上被搁置,它不能充当阐明与理解低层的前提。“辛弃疾是青兕”这是一个高端问题,“辛弃疾力能杀人”只是一个低层的事实与现象。



“辛弃疾力能杀人”,当时义瑞和尚用自己的脑袋证明了这一事实。后来,无数的脑袋不仅证明辛弃疾力能杀人,而且很擅长用这样一种最简单最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