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历史上是怎么评论黄巾起
蒋干盗书的历史真相
揭密:中共历史上的三位
历史上隐蔽良好的伪君子
历史上的黄巾起义是怎么
历史人物宋代种师道是个
历史问题:靖康之耻的内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怎样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怎样
历史剧本(长平之战)
最新热门    
 
历史上的娃娃皇帝

时间:2010-8-7 11:17:45  来源:不详

  中国两千余年封建专制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登基”称帝至公元一九一二年末代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炮声中宣布退位,二千一百三十三年间共涌现出四百九十四个皇帝。一旦登上“天子”宝座,皇帝们就无一例外地便将江山社稷视为他一己的“家天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


  “天子”们无一例外总想将皇位坐到永远,所以总会千方百计苦苦企求长生不老。但死亡仍不可避免,而这个“私有财产”是绝对不能转让、不容侵犯的,徒唤奈何之下只得将皇位传给自己最可信赖的人——当然是儿子——于是便有了皇位世袭制。但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们儿子太多,只好“择优录取”传给所谓“皇太子”了!但中国的皇帝大多身体欠佳寿命不长,他们“驾崩”时不少太子尚在幼年,有的甚至还在襁褓之中。而“皇命难违”,太子年纪再小也要遵命“接班”,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出现许多娃娃皇帝,即所谓“小皇帝”。


  据我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历史上小皇帝为数不少,其中十一岁至十九岁称帝者有九十三位,五岁到十岁称帝者有三十三

位,五岁以下称帝者有十一位,这么算来历史上的小皇帝共有一百三十七个,几乎占皇帝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最早的小皇帝是西汉昭帝,公元前八十六年登上皇位;最晚的是清朝的宣统皇帝,公元一九○九年“登基”。年龄最小的首推东汉殇帝刘隆,出生百天就穿上“龙袍”,堪称“吃奶皇帝”。其它幼年“称帝”的,有东汉的冲帝和东晋的穆帝都是二岁;北魏的孝文帝和清朝宣统帝皆为三岁;光绪帝四岁;东晋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及南宋的恭帝均为五岁;清朝的顺治与同治都是六岁;后周恭帝和元朝宁宗七岁;西汉昭帝、东汉质帝、三国吴废帝和清代的康熙帝等七人均为八岁;西汉平帝、东魏孝静帝等四人九岁;东汉的和帝与三国时魏废帝等五人均为十岁。


  只会哭闹的娃娃“君临天下”,足可见封建专制的荒诞愚昧!小皇帝们怎能管理国家大事呢?自然全靠皇太后“垂帘听政”或由亲王、权臣代其摄政。这些摄政者往往根据自己的喜怒爱好和政治需要,将小皇帝们玩弄股掌之中,甚至任意废立以便取而代之大权独揽,年幼无知的娃娃皇帝就难逃任人摆布直至惨遭杀戮的悲惨命运,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有幸活到成年的小皇帝们,为了收回其权力,往往要

与摄政者进行错综复杂你死我活的斗争,演出一幕幕刀光剑影的宫廷悲喜剧:诸如著名的王莽鸩杀汉平帝与末帝、梁冀毒死汉质帝、康熙帝囚禁鳌拜等等,无不惊心动魄充满血腥。


  历史上由皇太后专权,对小皇帝发动宫廷政变的不少,最负“盛名”的便是唐朝武则天和清代的慈禧太后。武则天(六二四至七○五)是山西文水人,从小聪明靓丽,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死后入长安感业寺为尼。高宗即位后复召入宫为昭仪,封为媚妃。时皇后因妒淑妃得宠,知媚妃为高宗所恋,乃暗令其蓄发纳入后宫,以离间淑妃。不料武则天生子后,高宗皇帝即废了皇后,立她为正宫,从此武则天逐渐参与朝政。六八三年高宗死,太子李显即位,这个李显比较窝囊,武则天借机临朝听政。翌年又废掉李显,另立李旦为帝。六九○年,野心勃勃的武则天又废李旦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慈禧太后与其外甥、内侄光绪皇帝之间的夺权大战,更是骇人听闻。这位叶赫那拉氏于一八五一年十七岁时应召入宫得宠,一八六一年咸丰皇帝死,慈禧六岁的儿子载淳(同治)即位,晋升太

后的慈禧自此开始垂帘听政,但又逐渐觉得这样有点“名不正言不顺”,遂与恭亲王连手发动政变,公开干预朝政。


一八七四年载淳死,慈禧立载湉(光绪)为帝,自己继续掌控军国大权,成为统治中国长达四十七年之久的皇太后。一八九八年她更将支持“维新”的光绪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将谭嗣同等“维新六君子”杀害,“老佛爷”手段之狠可见一斑!


  小皇帝中顺利掌权且事业有成的寥寥无几,清朝的康熙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堪称帝王中的顶级人才和表率。


康熙名玄烨,八岁即位,年仅十六岁便智擒鳌拜等权臣,收回大权开始亲政。亲政后首先实行减免赋税、奖励垦荒、治理黄河等一系列惠民措施;后又平定长达十年之久的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三十岁亲自出征东北,对沙俄入侵者发起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