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历史课堂生成需谨慎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最新热门    
 
历史教学何妨多些“异端”的声音?

时间:2009-6-1 18:52:02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条问答题: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 教参提供的参考答案是:不对。因为:(1)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2)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因此,这场战争决不是为了“维护”什么“商务”而引起的,完全是一场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个答案几乎是没有任何疑义就讲下来的,我作为教者也没有发现任何需要着重辨析的地方。然而,在课后交上来的作业中,我却发现有学生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地答:对。因为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以走私鸦片的形式敲开中国的市场大门,直接促使中国禁烟运动的爆发,并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其最终目的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从这个角度讲,鸦片战争就是英国“维护商业”的战争。

   乍看之下,我不禁有些恼怒,这学生怎么自作主张?真是个“异端”!我讲的东西他听到哪儿去了?可是冷静下来,再想一想,再仔细琢磨一下学生的答案,发现他的话却也有一定道理,能够自圆其说。我不仅陷入沉思——难道一个问题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答案吗?难道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吗?难道我们教师就是要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吗?什么是标准?标准就是一个框,学生的思维就是被这些框给“框”住了!我忽然被学生的这个“异端”答案感动了。
   当人为地制定出了一些规则与标准后,我们太容易习惯于服从遵守,而忘记了问一问“为什么”,更忽视了去想一想,去探究一下“一定是这样的吗?”“或许有别的”!从某种角度讲,这未尝不是一种思想上的惰性和奴化!这种惰性与奴化严重束缚了我们的动脑能力,更何谈创新?没有创新的老师又怎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做教师,最大的价值就是为中国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培养出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把我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各种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从知识传授向引导创新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在总结继承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探求创新学习的方和途径,掌握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创新学习需要我们做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应当能不断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美国创造教育专家史密斯说过:“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能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应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的人。”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储存、积累,尽可能多地吸收前人已总结出的思维成果。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只要“传道授业解惑”就行了。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我们要更多地教给他们方法、思维、技能,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我们不只要求学生对课文、对基础知识烂熟于心,还要求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有所创造,能够在知识的海洋纵横驰骋,在创造的天地一展才华。
     创新常常只是一个思想火花勃勃燃烧的结果。学生对老师所给答案的否定正是其创新意识的一个展现。所谓“反其道而行之”,用批判的眼光来分析问题,从置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要方向正确,一样“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但我们也要注意,在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正确指导。因为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时期,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定型,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很容易偏激,走极端化,看问题不全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科学全面地来分析问题。
   还回到我们的那条“鸦片战争”的问答题,经过再三斟酌,我定出参考答案如下:
   从中国的角度讲,(一)鸦片战争是灾难,是被侵略;(二)鸦片战争使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心灵和肉体双重痛苦的挣扎中艰难地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从英国的角度讲,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其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西方学者从本阶级的立场出发,认为鸦片战争是一场“维护商业”的战争,这种说法也是可以成立的。但西方资产阶级的这种“侵略有理”的理论,再次证明了“资本自从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在课堂上,我再次引导学生分析了这条题目,并且热情表扬了那位“异端”学生。同时我还指出,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言之有理,都是可以成立的;而且,历史问题的研究中,还有许多尚无定论,那么学生就更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个问题是解决了,但却留给我很多的思考:一般每份教学资料都会为它上面的题目提供相关的参考答案,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我们教师常常陷入思维定势,人为地将参考答案当成标准答案来向学生讲授,只要学生意见与之相左,一概加以否定,长此以往,教师这种惰性与奴化的思想必然在不知不觉中带出一批不会用脑只会盲从的学生!这种学生怎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怎能担起建设祖国的重担?怎能参与国际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妨多听听“异端”的声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