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
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
新课标连载:繁盛一时的
佚名:人教版“繁盛的隋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最新热门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

时间:2015-06-26 16:11:40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隋朝建立及统一;初社会经济[注: 简介我们把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及其转化机制确定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着前后相关的两个问题,一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范畴是怎么来的;二是这样思考的依据是什么。WWW.LsQn.cn]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注: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学会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

3.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使南北交通更加便利,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2.难点:初经济的繁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教材对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学生难以理解;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需要学生在历史知识基础上,结合地理知识,用全面客观的态度,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

三、教学策略

通过明确的目标引领,组织适当的学生活动,运用大量史料,通过典型问题引领,帮助学生领会本课的主旨。

四、教学准备(可选)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整理有关隋朝时期的历史人物[注: 历史人物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历史简单的概括就是:发生在以前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事,那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情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的事迹,以备上课需要。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先来看两幅图片 

这两幅图是大运河的图片。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与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我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吧。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设置情境,既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将本课内容整合归纳为三个篇章:乱世建王朝,神州重一统;勤劳又思政,经济繁荣;昙花一现,创举留人间。

第一篇章:乱世建王朝,神州重一统

第一目:隋朝的建立

教师:展示一首歌谣

教师:这是一首历史歌谣。请仔细阅读,你能读到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1:隋朝是杨坚建立的。

学生2:国家重新实现了统一。

学生3: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隋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总结:公元581年,北周[注: 北周是朝代名。北朝之一。公元557年初宇文泰子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北周,亦称后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的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注: 长安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杨坚就是隋文帝[注: 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及小字内容,将知识点标记勾画。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历史歌谣,让学生阅读并利用其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炼要点的能力。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隋朝建立的印象。

教师:杨坚该不该废周建

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1:不该,因为这样做有违君臣礼仪,是大逆不道。

学生2:应该,因为当时北周的皇帝年仅8岁,皇位能者居之。

教师追问:杨坚是不是“能者”呢?请看《资治通鉴》对杨坚的评价:“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注: 轻徭薄赋正文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减轻人民徭役和赋税负担的财政思想。轻徭薄赋思想在春秋前期就有出现。晋文公(公元前636~前628在位)为图霸业,曾提出“薄赋敛”(《国语·晋语》)的政策。],其自奉养,务为素。”

【设计意图】提供史料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从史料中了解杨坚其人,增加教学内容的可信度。

教师点拨:杨坚爱民如子,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所以我们认为他应该周建

教师:隋建立之初,江南还有陈朝与南北对峙。但北方的民族融合[注: 概念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已为统一创造了条件。公元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大军渡江,一举灭。华夏神州重归一统。

第二目:隋朝统一南北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灭陈?怎样灭陈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材料,典型引领。分析隋灭陈,统一全国的原因。

材料一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豆丁网

材料二  南陈皇帝陈叔宝[注: 陈叔宝(公元553年~公元604年),即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在位八年。]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置不问。

──百度百科

教师:阅读材料,分析隋朝灭陈具备了怎样的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小组讨论。

学生1:陈朝政权的腐败。

学生2:主观原因有建立后,注重经济发展[注: 概念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隋为灭陈作了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典型引领,帮助分析统一全国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材料的能力。

教师点拨:①分裂局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要求南北方结束对峙局面,实现统一。②隋朝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比占优势。③隋为灭陈作了充分的准备,而陈朝却依靠长江天险,大意亡国。

教师:隋的统一,为什么说南北重新统一呢?

学生: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注: 中央集权centralizationofauthority国家权力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制度。地方分权的对称。在这种制度下,]的国家开始于秦朝,秦汉时期[注: 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是我国大一统[注: 什么是大一统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的时期。

【设计意图】抓住“重新”一词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教师过渡: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出示隋朝地图,分析统一的意义。

教师指图讲解: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功绩可与秦始皇[注: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生于邯郸(今属河北)。 秦朝建立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相提并论。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教师:隋文帝在位期间,又有哪些作为呢?引导学生进入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勤劳又思政,经济繁荣

教师:隋统一后,何去何从?运用表格和材料,典型引领,展示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一

时期

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一千九百多万

五千五百多万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二  天下储积,得五六十年。──《贞观政要[注: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撰,约成书于唐开元八、九年。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

教师:根据两则材料,请同学们概括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将结论填在表格中。

学生:阅读材料并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发表观点。

小组1:人口从三千万增加到四千多万,可见人口激增。

小组2:表格中垦田数扩大。

小组3:可以看出隋朝经济发展,粮仓充实,国力强盛。

教师小结:隋朝统治前期,国力强盛,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开皇之治”。那么,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注: 安定 安定 一、形容词   安定:āndìnɡ  安定1①(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生活~ㄧ情绪~ㄧ社会秩序~。②使安定:~人心。],人民的辛勤劳作。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教学,用具体数字说明隋朝的富庶。帮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教师过渡:隋文帝开创了繁盛的社会,而他的继承者能否延续隋朝的辉煌呢?

第三篇章:昙花一现,创举留人间

教师:618年,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历时三十八年的隋朝统治到此便告结束了。隋朝昙花一现,但它为后世留下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创举──大运河。播放《隋朝大运河》录像,使学生对大运河有一定感性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绘制“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大运河示意图。并在图中填出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中心、四段河渠的名称、沟通的水系等知识点。(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了知识。

教师点拨: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注: 永济渠是继隋炀帝开通济渠、邗沟之后,开凿的又一重要运河。永济渠是隋朝调运河北地区(指当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河北道)粮食的主要渠道,也是对北方用兵时,输送人员与战备物资的运输线。]、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教师:应不应该修大运河?教师出示材料,典型引领:

材料一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隋炀帝大失所望。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此一

──唐诗人皮日休[注: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

教师:请思考问题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材料,提取要点来归纳分析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培养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精讲:隋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需要的一部分粮食主要仰仗江南运输,随着商业的发展,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不可否认,隋炀帝想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教师:隋炀帝时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学生:是建立在隋朝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富强的基础上的。

教师:关于对大运河的作用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现在请同学们讨论问题: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寻找依据: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②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③读读[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

学生1: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运,供给北方。

学生2:从《开凿大运河》想象图可以看出,开河时监督的官吏很凶,河工白天黑夜地干活。谁做慢了,就用棍子毒打。开凿运河成了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

教师精讲:在评论历史事件时,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二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大运河开凿以后,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的伟大贡献。它和长城一样,名于世界,是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板书设计

(四)课堂总结

隋唐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注: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的繁荣发展时期。隋的建立和实现全国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注: 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 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长期分裂局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朝存在虽短,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建立后采取各项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五)课后延伸

上网搜找大运河的有关资料,并讲给同学听。

作者简介:高会: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中学教师,临朐县优秀教师,历史骨干教师,全国说课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赵奎娥:山东省临朐县教学研究室历史教研员,潍坊市历史教学能手,山东省优质课获得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