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对西汉卜千秋壁画墓壁画
阻敌自卫,功过任评说—
最新热门    
 
千秋慧命春常在

时间:2009-7-24 13:43:58  来源:不详
摘要:《王夫之评传》全面揭示了船山思想中主导性和创造性的方面。作者注重概念分析,善于从旧概念中发掘新内涵,在思想上相互抵语的方面强调其晚年之定论,突出王夫之思想中的内在联系,并立足于对“近代意义”的合理认识,理解其道德伦理和政治经济思想。在此基础上。作者继承和推进了先生倡导的“早期启蒙说”。追寻传统与现代之“接合”,力求为现代化运动寻求思想和文化土壤。
  关键词:《王夫之评传》;王夫之;文本诠释;早期启蒙说
  
  初的思想家王夫之,遭逢国灭家破之痛,偏居于穷乡僻壤数十年,发奋著书立说,为延续民族文化之慧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他的著作和思想,从18世纪初以·来至19世纪60年代,先后有潘宗洛、余廷灿、刘献庭、李度为其立传。鉴为其撰学案,尽献推介之功,遂使船山之学略为学界所知。但鉴于清代政统与道统合一的政治局面和理学的主导地位,以上诸公对王夫之思想的推介。无不立足于正统,将其思想取向和渊源定位于“守正道以屏邪说。参伍于濂、洛、关、闽。以辟象山、阳明之谬,斥钱、王、罗、李之妄。”(《王夫之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38页)“其为学也,由关而洛而闽,力砥殊途,归宿正轨。”(《王夫之年谱》,第181页)在清末的社会变革中。王夫之思想中的非理学特质和近代性因素得到了谭嗣同、梁启超等仁人志士的认同。谭嗣同说他的政治思想“纯是兴民权之微旨”,赞誉为一代圣哲,梁启超认为其思想为“理学之一大反动。”清朝中前期对王夫之思想的基于理学的认识,并不能单纯解释为意识形态的需要,亦应看到其中传统的概念和理念的影响。同理,清末对王夫之的再认识甚至赞誉,也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因为时代的斗争需要一种批判的武器,亦应当看到其思想中传统的形式下蕴含的新内容。对王夫之思想的不同的认识,反映了它本身的复杂与深刻。
  学术界对王夫之思想的认知,在20世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步不仅表现在研究著作的大量涌现,更表现在研究深度的提升上。即大多数研究不再是相对单纯的赞扬或拒斥。而是既深入到文本,进行微观的研究和争论,又努力上升到宏观层面,对王夫之思想的特征和精神达到一种整体性的把握。50年代以前的船山学界,以嵇文甫、侯外庐等杰出的学者为代表。嵇文甫先生《王船山学术论丛》一书,论述了他的史学方论、学术渊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杂质等多个具体的方面。他认为:王夫之的历史观是“活天理观”和“新天理观”(《王船山学术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62年,第27页)。在学术渊源上“宗师横渠。修正程朱,反对陆王”(《王船山学术论丛》,第109页)。但船山学术对王学的反对“只是去了王学中那点‘狂’气。而基本上还是从王学演化出来的。”(《王船山学术论丛》。第39页)侯外庐先生在《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早期启蒙思想”的理念,并将清初诸大师置于此一大思想背景之中进行了系统的发掘与阐发。将王夫之作为早期启蒙思想的哲学代表。他认为王夫之哲学是唯物论的。其思想特质是启蒙主义。“夫之之学,涵淹六经,传注无遗,会通心理,批判朱王(对朱为否定式的修正,对王为肯定式的扬弃)。”(《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北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