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唐代体育的精彩乐章

时间:2009-7-24 13:44:36  来源:不详
从侧面也反映出唐代妇女解放的程度,更可见唐代体育的包容性之强、普及性之广。
  
  三、唐代体育发展原因
  
  1.强烈的体育动机
  (1)健康的需要
  在唐代,道教备受皇室尊崇,社会影响空前扩大。它宣扬人能够通过对身心的修炼,达到长生不老乃至羽化登仙的境界。因此,上至皇帝,下到高官显贵,有不少人竟然热衷服食道士飞炼的所谓“仙丹”。然而,事实证明,服食金丹并不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是一条危险的绝路。体育运动,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2)消遣娱乐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长期稳定,经济空前繁荣,社会财富显著增加,消费时间也随之增加。人们在基本生活资料较为满足之后,便努力寻求娱乐生活,借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调剂平淡的日常生活,希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来宣泄自己过剩的热情。唐朝皇室贵族为了消遣娱乐,满足私欲,奢靡之风开始泛滥,而这最终是以剥削广大劳动人民为代价的,当然在阶级社会种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3)社会交往的功能
  唐代体育运动有很多是以群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它可以同时吸引众多的运动者和观赏者,从而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感,人们交往的范围和层次愈益扩大,从而体育活动为人们彼此了解创造了条件。体育这种亲和功能还是维持君臣之道、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载体;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协调人们的行为,向被统治阶级宣传并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可以说体育活动无形中成为这种有效的载体。
  

  四、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体育源远流长。至隋唐之际,体育已经走过了大约三千年的发展历程。人们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体育经验,发明了多姿多彩的运动项目,围棋、角抵、跋鞠、导引等项目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运动规则日趋成熟,有的项目基本定型。唐代体育正是在继承前人的丰厚的宝贵遗产的条件下,使体育的发展具有了较高的起点,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丰厚的物资基础
  
  唐朝的物质文明达到了世界同时期的最高水平,先后出现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为唐代体育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据史料记载,“时承平日久,财货山积,尝经扬卿者,无不精美。每岁勾驳省便,出钱数百万缗”,是时“州县殷富, 仓库积粟,动以万计……”。唐代的农业空前发展,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为体育运动的开展,充分提供了最必要的“能源”,而且也使更多的人能够从终日谋生的劳动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脱,从而可以进行自己喜爱的一些休闲活动。唐代手工业不仅门类多,分布广,而且产品的种类、数量以及工艺质量,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唐代养马也异常发达,毫无疑问,这首先是满足战争的需要,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盛极一时的击球、骑射、田猎、布打球等体育项目提供了必须的物质条件。
  
  六、安定的政治环境
  
  体育运动的发展,也离不开良好适宜的政治环境。唐代中国空前大统一,社会长期相对稳定,除去8年的安史之乱,没有全国性的战争,就是在唐朝后期,虽然有藩镇割据,但也没有造成大分裂、大动乱。政治上开明,文化上兼容并蓄,再加以统治者对体育的热心倡导及身体力行,这些都为唐代体育的广泛传播、交流和开展,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
  
  七、结语
  
  唐朝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军事强盛、社会安定、疆域辽阔,这些都为唐朝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代体育的种类繁多,参与人数众多,这样的水平不论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还是同时期的世界体育史上,可以说都达到了顶峰。在现代社会,体育已成为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而唐代体育的繁荣,也证明了唐王朝的强大昌盛。
  
  参考文献:
  [1]周德仓.体育:社会文明的语言——唐体育文化随想[J].西藏体育,1998.1.
  [2]潘孝伟.略论唐代体育的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1,(3).
  [3]张晶.从文物古籍看唐代女子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5]胡惠玲.论唐代体育发展的环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6).
  [6]黄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