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线性历史观的终结

时间:2009-7-24 13:45:37  来源:不详
格尔的哲学体系是一个线性体系,他的历史哲学是线性历史观。
 
  与线性历史观相对,系统历史观是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历史中的人、人类社会发展动力、过程和规律等基本问题以及在此方法指导下所形成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方法和结论就是系统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充分考虑历史过程中的非线性作用,承认结构对功能的决定作用,但又认为结构的形成和演化存在着随机性和偶然性,其发展在确定的条件会产生不确定性(混沌)的结果,即确定系统中的内在随机性。
 
  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但也已有这样的尝试。金观涛、刘青峰的《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一个较早的尝试,不过书中还留有很多唯物史观的痕迹,然而从第九章“社会结构与文明演化”开始,作者将系统论运用于历史研究的方法理论化了。我在《追问生产力和唯物史观》中也只是粗略描述一下系统历史观所理解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但这些还很不够,需要我们化大力气、做踏踏实实的工作,才能完成它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3)唯物史观的线性特征的判据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把各种社会关系看成是可以加和的,人就是各种社会关系加和的结果,这是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的明显体现。
 
  其次,在历史合力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是人、物和环境等社会有机体所有要素作用的总和,并且认为所有这些要素的作用是可以加和的。这些要素的加和法则,用恩格斯的话说是根据所谓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的,虽然这个结果(总和)不是各要素的直接相加,存在不同的作用角度,但这种作用角度的不同,并不影响其分力是可以相加的,而总的结果就是这些分力的代数和。假如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在同一方向上的两个力完全可以直接相加,相对于社会生活来说,如果两个人志同道合,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其作用就是两人的作用之和,而事实上根据系统的整体突现原理,两人的作用不是两个人作用之和,而会产生1+1>2的效果。因此历史发展的动力就是各种要素作用的总和,——这就符合了各要素互不相干、其作用可以相加的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判据,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线性历史观。
 
  再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中,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按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样一个变化顺序进行,这种变化顺序符合了线性系统排序上的链式特征,所以,这种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线性历史观。
最后,“马克思确信,价值、货币这一类经济范畴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只是其他经济关系的整个锁链中的一个环节,是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马克思在价值理论研究中,首先从价格的现象形态中揭示出价值的本质,从交换价值的外在形态中揭示如价值的内容,并在阐明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基础上,明确了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这一物质存在和社会产物的两个因素。后来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正是循着这一思想轨迹,以商品为研究出发点,逐次展开对交换价值、价值、价值量等问题的分析。”[xlviii]显然这一研究思路和顺序是线性历史观的链式特征的表现。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线性特征不是我最先发现,在此之前早已有人间接论述。韩震在论述启蒙思想时说:“……启蒙意识是线性的历史,可卢梭的愿望是使历史失去历史;……”[xlix]即“希望人类永远停留在自然状态之中”的“另一种非历史的观点”,说明卢梭历史观是另一种不同形式的启蒙历史观,具有启蒙历史观的共性——“线性历史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我们在卢梭那里不仅已经可以看到那种和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遵循的完全相同的思想进程,而且还在他的详细叙述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辨证的说法: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l]这一旁证间接说明了唯物史观具有线性特征。
 
 

  注释:

[i]、《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62页。
[ii] 《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124页。
[iii]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82-83页。
[iv]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08页。
[v] 、《马克思恩格斯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