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陈独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
“本体论”源流考(近代
“本体论”源流考(古代
巴人源流和巴文化考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晏筱梅:探寻氐羌族的历
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汤因比“黄河文明起源说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最新热门    
 
中华源流探析薛翔骥

时间:2009-7-24 13:45:43  来源:不详

 摘 要:根据人类学研究(Y染色体非重组区及体质人类学等)的最新成果,结合中国古籍研究与考古学进展,本文认为:形成中国人的原始人群,主要的直接的源头还应是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只是部分的或间接的源头。从中亚地区进入东南亚地区并形成巽它型齿的古老现代人人群,在进入华南或回流中亚转而进入中国北方地区、北亚的过程中,异化为中国型齿人群。此后,中国型齿人群在中国北方、北亚地区不断向东、南方向迁移、融合,在较晚的时期,在中国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东亚蒙古人种群,即当今的中国现代人族群(包括汉族)。
 
  Abstract:Basis the last word of the anthropology study,Combine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ancient works  research and Archeology,This text think:The original of the formation Chinese,main direct source should be Central Asia,Southeast Asia is just part of of or indirect source.Ancient mankind from Central Asia enter Southeast Asia who be have Sundadonty tooth,these crowd enter the south of China or circumfluence enters Central Asia and continue entering northern China and north Asia, aberrance become human who be have Sinodonty tooth.Henceforth, these crowd from northern China and north Asia ,continuously transplant to east China and southern China.At the later period,become the East Asia mongoloid of the real meaning gradually,be also the Chinese of now.
 
  关键词:中国人、源流;NRY、体质人类学、考古学、古籍学; 中亚、东南亚;中国北方
 
  Keywords:Chinese、Headstream;NRY、Physical Anthropology、Archaeology、Ancient Study;Central Asia、Southeast Asia、Northern China
 
  一、古人类的遗传学研究
 
  1. 1、Y染色体非重组区(NRY)的研究
 
  金力先生等研究认为:[1]汉族的根源在中国北方。南方汉族是北方汉族向南方迁移扩散的结果。
 
  然而,[2] 文又认为:东南亚群体中的单倍型几乎涵盖全部中国和东亚的特异单倍型,因此东南亚可能是早期由非洲迁来的人群进入东亚的第一站,从那儿开始中国人的祖先从东南亚进入中国南方,而后越过长江进入北方地区。这一发现与线粒体DNA单倍型分布相符。
 
  这里,[1]文与[2]文就形成一个严重的矛盾:形成汉族的古老原始人群,从东南亚起步,经中国南方越过长江进入中国北方,难道是一个不剩的整体迁移吗?如果不是,那么沿途遗留在东南亚、中国南方的原始汉族人群,其父系基因库就大可不必从北方汉族获得,换句话说,若按[2]文,则南方汉族当今的父系基因库,完全可以是未迁移或遗留在当地的原始汉族人群所有。
 
  因此,若[2]文结论成立,[1]文的研究结论,学术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对此,杜若甫、肖春杰先生相关的遗传学研究[6][7],基本否定了[2]文。
 
  本文研究认为,形成中国人的原始人群,主要的直接的源头还应是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只是部分的或间接的源头。从中亚地区进入东南亚地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