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最新热门    
 
试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

时间:2009-7-24 13:46:15  来源:不详
认为只有感性直观才能为我们提供确切可靠的历史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证主义史学思想是由它所肩负的批判历史哲学的历史使命所规定的,也是史学思想发展史上合乎逻辑的一环。但是,他们由怀疑和否认错误的抽象思维而错误地怀疑和否认一切抽象概括和评价。由怀疑和否认主体性的负效应而错误地排斥主体的一切作为。试图以抑制、消灭主体来净化历史认识过程,保全“历史的贞洁”,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87页、第233页】。另一方面是出于他们对历史认识活动的直观理解,即完全从客体方面来理解历史认识的发生问题。他们认为历史认识不是产生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和史学实践之中,而是产生于客体对主体的给予,主体只是一种被动、消极和等待着被给予的工具。这种理解很符合日常生活的经验,但在逻辑上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客观主义史学对历史认识的本源问题持一种客观主义的态度。即肯定历史认识对象是先于认识、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客观实在,并把它看作是历史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一旦把对认识本源问题的理解直接搬入认识发生问题的讨论中,简单地把物质决定意识等同于客体决定主体,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矛盾;既然主体只是等待着被给予的消极的工具,那么凭什么说对象是先于认识和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呢?因为上述判断本身就是认识的结果。无条件地承认在认识(给予)前的对象的独立存在,不就是承认了有一种可以不通过给予的认识吗?有一种先于认识的认识吗?

同时,用给予的观点也很难解释具体的历史认识活动,在一般的认识活动中,尤其是在感性认识阶段的感觉层次上,认识还可以用“给予”来描述,还可以感官与对象的关系来说明;那么历史认识活动,即使是感性的认识阶段(如历史事实的确定和发现)也总是表现为思想与对象的关系。思想所把握的总是一般性的规定,思想与对象的关系总是表现为普遍性概念和个别性事实的结合。如果主体只是一种被动、消极的工具,自在的事实又怎么会变成我们现实研究活动的客体呢?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只要仍抱着以客体为中心,让主体围绕客体旋转的思维形式,上述矛盾就无法解决。解决的途径,就需要从主体方面来理解历史认识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史学肯定、强调主体性是有积极意义的。从忽视、否认主体性到肯定、强调主体性,意味着历史学家对自身研究活动的深入,意味着史学思想上的一个进步。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对史学研究主体性的误解和种种摆脱,抑制和消灭主体性的努力,已经把历史学家对自身的理解和史学实践引入歧途【罗素在《人类的知识》里曾说,摆脱主体性的愿望,已经在有关的认识沦方面,把一些近代哲学家引入了迷途】。如对历史认识真理的绝对主义态度;热衷于历史事实的确定,而对发现规律少有问津,只注重对史料的考订鉴别,而不愿对史事作概括、综合和评价等。

 

 

与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史学相反,我们认为,主体性的存在并不必然会消失掉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主体性并不等于主观性。这种不等于的依据,来自主体具有的“天赋”能力,表现为主体认知图式与客观历史图式的同构或一致性。主体的认知图式是先存的,但不是先验的,它是主体在后天的教育、学习和史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人类的知识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前辈史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总是为后来的史学家创造和提供了一定的知识、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后来的史学家们通过纵向的历史联系和横向的社会联系,通过信息的传承和交流,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图式,从事新的历史认识活动。更重要的是,历史学家的认知图式并非是主体自身的主观建构,“主体绝对不能随意地好象玩一个游戏或画一幅画那样来自由地安排结构”【皮亚杰;《结构主义》,第43页。】。从根本上说,主体的认知图式是客观历史图式的内化和积淀。客观历史就共本质而言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并具有自身的联系和秩序。这种规律、联系、秩序的最普遍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客观历史的图式。通过史学实践,多种多样的历史图式转化为语言,概念等,最后又内化和沉淀为主体的认知图式。在历史认识活动中,一方面是认识主体用先存的认知图式去建构客观历史的图式,另一方面认识主体以客观历史的图式为蓝本不断地重建自己的认知图式。随着主体认知图式的不断重建,主体的认知图式就能越来越逼近客观历史的图式,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