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商“先王”昭明之都“砥
“孔子”乎?“卜子”乎
第10课  秦王扫*
土地兼并是属于秦王朝的
最新热门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时间:2009-7-24 13:46:48  来源:不详
高立二世兄婴。”(改定文)
  3、《史记·李斯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原文)
  《史记·李斯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改定文)
  4、《史记·李斯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原文)
  笔者以为,在古代史籍中出现文字记载的歧异与历史记事之间的矛盾时,应当多依据历史记事,因为个别文字容易因为抄写增删生误,历史记事中的基本史实因为个别文字生误的可能性较小。秦王婴出自诸说中,不管是二世兄子说,二世兄说,还是始皇弟说,都与历史记事中的基本史实矛盾,唯有始皇弟长安君成蟜子说,不但能够合于历史记事中的  基本史实,也能合理地解释文字歧异的由来,秦史上诸多至今不明的隐秘,也可以由此解开[8]。
通过以上的论考,我们可以为秦王婴撰写一简单的列传[9]。最后一代秦王婴,是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成蟜子的儿子,二世皇帝的从兄,生于秦王政七年,死于秦二世三年,享年三十四岁。秦王婴的父亲长安君成蟜与秦始皇同父异母,为秦始皇的父亲子楚由邯郸返秦后所生。秦始皇八年,成蟜在前线投降赵国,受封为长安君,客居赵国。当时,成蟜的儿子年幼尚为婴儿,被称为婴,留在秦国长大成人。二世即位,婴曾经以从兄的身份劝谏二世不要滥施诛杀,二世被赵高逼迫自杀,赵高立婴为秦王,婴与两位儿子及宦者韩谈共谋,刺杀赵高即位亲政,事在二世三年九月。即位后的秦王婴,曾经调动军队抵抗刘邦军的进攻,四十六日后,刘邦军兵临咸阳,秦王婴率百官投降,项羽进入咸阳后,被项羽诛杀。

注释
[1]以上诸说,见于马非百《秦集史》(中华书局,1982年);崔曙庭《子婴身世辨析》(《秦汉史论丛》第二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王云度《秦王子婴非二世兄子辩》(《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一期);张黑龙《子婴何许人也》(《秦文化论丛》第十二辑,秦兵马俑博物馆,2005年)。除文中所举四说以外,尚有子婴为秦公族旁支说(聂新民,刘云辉《秦王子婴其人-兼论秦的公族与宗室-》,载《秦文化研究》第十一辑,秦兵马俑博物馆,2004年),该说因为以上诸说互相矛盾而难以圆满解释,故避开秦始皇直系,力图从秦的公族旁系中寻求子婴的出自,推断子婴出自始皇帝祖父孝文王庶子子奚一系,为子奚的曾孙的结论。该说在思路上别开生路,另辟蹊径,不过,该说没有直接的史料支持,也不能连接子婴到子奚间的关系,作为一种纯粹的推论而言,缺环太多,故附于注释中,作为参考。
[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事如下,
二世三年,赵高逼杀二世后,立子婴为秦王。赵高“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3]二世诛杀兄弟姊妹事,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同《李斯列传》等。1976年,秦俑考古队在始皇陵东侧的上焦家村发掘了17座陪葬墓,被认为是被二世所诛杀的兄弟姊妹们的墓葬,见秦俑考古队《临潼上焦家村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又见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第五章第一节四(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扬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秦王政八年条。
[5]同上引扬宽书,秦王政五年条。
[6]《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即位,《索隐》曰:“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三年卒,葬阳陵。”子楚即位在前249年,32岁,他从赵国回到秦国,是在前257年,24岁。
[7]《史记·蒙恬传》。
[8]本文侧重在秦王婴的生世之解明,关于他的父亲成蟜,及其所涉及的秦史中的种种问题,笔者另外撰写专文论述。
[9]本文是笔者即将出版的新著,综合历史叙事《新战国世代的英雄豪杰(上)》(又名《灭秦英雄记》)的研究篇之一部分。结论已经作为历史叙事写入书中,研究尚未辑集出版。该研究篇已经以不同形式公诸于世的有:1、《兵马俑与项羽之死-秦京师军去向探微-》(《秦文化论丛》第十二辑,秦兵马俑博物馆,2005年);2、《论《史记》叙事中的口述传承-司马迁与樊他广和杨敞-》(《周秦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