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礼”对原始宗教的改造
从原始工业化进程看宋代
火文化与原始社会发展之
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
彩色插图说明──图2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社会
最新热门    
 
从原始工业化进程看宋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一):序言、上篇

时间:2009-7-24 13:51:58  来源:不详
这些现象在宋代同样存在。洪迈《夷坚志》卷五所载《陈泰冤梦》,即是反映江西纺织业中存在包买商惯例的典型事例。这段材料亦保存在《永乐大典》中,语言更为清晰,移录如下:[(10)g]

“抚州民陈泰,以贩布起家。每岁辄出捐本钱,货崇仁、乐安、金溪诸绩户,达于吉之属邑,各有驵主其事。至六月,自往敛索,率暮秋乃归,如是久矣。

淳熙五年,独迟迟而来,尽十月不返。妻颇以为念,夜梦其披发流血而告之曰:“我此行不幸,到乐安曾家,为所戕杀,盍(盖)丞为我雪此冤!”……遂诉于郡太守。……

后五日,里正报“严陁村道侧有卧尸”,牒尉检视。曾(小陆)坐以甲首往会,曰:“非也”。又五日,或与曾素仇,告其实杀陈泰,埋于舍后竹林中,于是捕送狱。才鞫问,即承伏云:“初,用渠钱五百千,为作屋停货,今积布至数千匹。因其独来,妄起不义之义。醉以酒随行只一仆。诈主人之命,使先归语其妻云:‘掊索未就,尚须小淹。’仆去少时,追毙之于山下……”。

这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事,时在12世纪70年代。冤主陈泰原是抚州布商,每年年初,向崇安、乐安、金溪、还有吉州属县的织户发放生产性贷款,作为其织布本钱;到夏秋之间去这些地方讨索麻布,以供贩卖。由于生意越做越大,各地有曾小陆等“驵主”、“甲首”作为代理人,为陈泰放钱敛布。仅乐安一地就积布数千匹,为建仓库就化去陈泰500贯钱,有一定规模。再从“如是久矣”看,这种经营方式在淳熙之前就已持续相当时日了,并非偶发事件。这就是说,布商陈泰的商业资本,通过给织户发放带有定金性质的生产性贷款而进入生产领域,而分散在城镇乡村的细小织户的产品,则先由曾小陆等各地代理商集中起来,再由布商陈泰贩卖到外地而成商品。事实说明,陈泰所为,在其本质特征上已与明清“帐房”无异,均属包买商性质。郭正忠先生曾经指出,在两浙丝织业、四川绫锦业中,也有“收丝放贷”、“机户赊帐”以及“预俵丝花钱物”等惯例,[(11)g]包买商正是从这些惯例中生长出来的。其实,宋代纺织品亦如陶瓷业然,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史称北宋初年的出口商品就有“金、银、缗线、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12)g]等数十种。宋代不时重申禁止铜钱出口的敕令,至南宋丝织业与瓷器同为大宗出口商品,宁宗(1195-1225年在位)时规定出口商品“止以绢帛、绵绮、瓷器、漆器之属博易”,[(1)h]此后精妙绝伦的丝织品外销量更大,深受域外各国喜爱,所以有学者将宋元时代的海上贸易航道干脆称作“海上丝绸之路。”[(2)h]由此看来,宋代丝织业中包买商惯例的存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五)原始工业化进程在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中的启动

在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中,到北宋时期同样是民营作坊(有些已成为手工工场)占据主导地位,从事商品性生产,拥有可观的市场,在其内部并可见到雇佣劳动的存在。

例如制茶业,据北宋丁谓所言,仅福建建安一地,“官私之培千三百三十有六,而官培三十有二。”[(3)h]民营制茶作坊占总数的99%以上,其他各地大率如此。茶叶生产季节性强,每年三、四月份采茶培制大忙季节一到,制茶作坊必得雇佣大批工匠。建安茶坊“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4)h]建溪茶坊“采茶工匠几千人,日支钱七十文足。”[(5)h]

我国古代造纸业到两宋时期迎来了它的极盛期,纸张产地几乎遍及宋境各路,两浙、四川和福建是当时的三大造纸中心。成都西南郊浣花溪一带有上百家专以造纸为生的“槽户”,所造“布头笺”,据苏轼说“此纸冠天下”。[(6)h]陕西凤翔府郿县一带,“今人以纸为业,号纸户。”[(7)h]闽北地区“山青多竹林,水秀纸透明”,每年农历谷雨前后,竹农、纸工便上山“杀青”。春夏之交,山村“槽户”进入造纸繁忙季节,“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8)h]场面壮观。浙东剡县所产剡纸以藤皮为原料,剡溪两岸“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辟剥肌肤,以供其业”,致使当地古藤“方春且有死色”。[(9)h]此纸行销全国,享有盛誉,所谓“异日过数十百郡,东雒西雍,见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10)h]可见市场广阔。那些“以纸为业”的“槽户”、“纸户”当属独立手工业者(即小商品生产者)无疑。

至于雕版印刷业在宋代的兴起和发展,则为宋代原始工业化进程的启动壮了行色,其于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巨大影响,更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