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钱神本事

时间:2009-7-24 13:54:17  来源:不详
”。《晋书·隐逸列传·鲁褒》也写道:“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都认为鲁褒《钱神论》是时政批评,这或许低估了这篇作品的社会价值。因为其中所揭示的,其实是民俗史和文化史的多彩画面。
  《钱神论》曾经有深远的影响。《北齐书·文苑列传·樊逊》说,樊逊上言,有“朝无铜臭之公,世绝《钱神》之论”的期望。《旧书·李密传》中可以看到“钱神》起论,铜臭为公”的文字。《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綦毋氏《论钱》,在严可均校辑《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先唐文》卷一也题为《钱神论》。其内容为:“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適妇。天性刚坚,须火终始。体圆应乾,孔方效地。”

                “钱神”通灵

  唐诗中有涉及“钱”和“钱神”的词句,可以反映较为普遍的社会层面对“钱”的神力的认识。如李峤的《钱》诗:“汉日五铢建,姬年九府流。天龙带泉宝,地马列金沟。赵壹囊初乏,何曾箸欲收。金门应入论,玉井冀来求。”诗句列述了“钱”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典故。“地马列金沟”,即王济“好马射,买地作埒,编钱币地竟埒,时人号曰‘金沟’”故事。“赵壹囊初乏”,典出《后汉书·文苑列传下·赵壹》。“何曾箸欲收”,事见《晋书·何曾传》。李峤还有另一首《钱》诗:“九府五铢世上珍,鲁褒曾咏道通神。劝君觅得须知足,虽解荣人也辱人。”此诗见于清代类书《渊鉴类函》卷三六二以及《古今图书集成》中的《经济汇编·食货典·钱钞部》,后辑入《全唐诗外编》,是否确为唐代诗作尚存疑问,但是仍可说明“鲁褒曾咏道通神”的历史影响。此外,李翰《蒙求》诗也有“鲁褒《钱神》,崔烈‘铜臭’”的文句。
  唐人徐夤的《咏钱》诗写道:“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仇家买得恩。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倖门。”钱可以翻祸为福,买仇得恩。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篇诗化的《钱神论》。当然最后一句“尽入权门与幸门”,暗含社会批判的意义。又如罗隐的《钱》诗这样写道:“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基调是对“钱”的消极作用的批评。然而“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句鲜明地形容了“钱”的神奇的社会影响力。
  黄滔的《钟陵故人》诗,其中明确说到“钱神”:“荆榛翠是钱神染,河岳期须国士钟。”因铜绿而以“钱神”借喻绿色,可知“钱神”的说法已经相当普及。
  唐诗中还可以看到“钱神”和“酒圣”相对应的文例。如白居易《江南谪居十韵》:“忧方知酒圣,贫始觉钱神。”韦庄《遣兴》:“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杜牧《题桐叶》:“钱神任尔知无敌,酒圣于吾亦庶几。”“钱神”和“酒圣”的关系,反映出“钱神”神性的特殊性,与一般的“神”相比,有更为浓重的世俗气味。
  元代无名氏《神奴儿大闹开封府》第四折:“尀奈顽民,簸弄钱神,便应当斩首云阳,更揭榜晓喻多人。”也说明“钱神”在社会观念中的存在。清人黄遵宪《番客篇》诗也说到“钱神”:“到手十贯索,罔利各筹防。名为叶子戏,均为钱神忙。”“钱神”在这里,只是象征着一种对财富的追求,而与通常人们所说的“神”大不相同。
  《史·刘黻传》中形容当时政界腐败,有“‘钱神’通灵于旁蹊,公器反类于互市”的话。《明史·张翀传》也说到“‘钱神’灵而王英改问于锦衣,关节通而于喜竟漏于禁网”的情形。《明史·张养蒙传》也可以看到对于“进献之途渐重”之危害的警告:“将见媚子宵人投袂竞起,今日献灵瑞,明日贡珍奇,究使败节文官、偾军武帅,凭借‘钱神’,邀求故物,不至如嘉靖末年之浊乱不止也。”又如《明史·忠义列传·张继孟》:“奏筹边六事,末言己被抑南台,由‘钱神’世界,公道无权,宜严禁馈遗。”可见,宋明时代,以“钱神”为文化符号所代表的社会风习已经十分引人注目。而所谓“‘钱神’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