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读华涛《西域历史研究(八至十世纪)》

时间:2009-7-24 13:54:35  来源:不详

  今案:既然各种证据都指向托古兹古思为高昌回鹘,则Kushan城必为高昌无疑。至于对音,Kushan既可以视为突厥语Qocho又可以视为汉语的“高昌”的同名异译;即使突厥语的Qocho译自汉语“高昌”,且当时中亚人使用的是高昌的突厥语名称。何况,不仅突厥语的Qocho和汉语的“高昌”均译自原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而且马苏地书中所见Kushan直接译自原语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一则,诚如伯希和所考,“中国古音之译名流传中亚者不少,不受中国国内语音变化之影响”(《高昌和州火州哈喇和卓考》),“高昌”这一地名也可能以原语的形式西传,何以见得马苏地书所见Kushan一定译自突厥语之Qocho。
  二则,《北史·西域传》称“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显然是望文生义。汉代“高昌壁”何来“人庶昌盛”?也就是说不能排除“高昌”最初和“车师”、“龟兹”等是同名异译的可能性。
  三则,《汉书·西域传》中“休循”、“危须”、“车师”(及其前身“姑师”)、“贵山”、“车延”、“居延”,与“龟兹”、“高昌”均可能得名于同一个部族,不过是汉人采用了不同的译称,以便区分而已。
  要之,“高昌”本车师之地,其地得名之原因与车师相同,选择“高昌”这两个汉字,无非是为了区别于其它同名地区。汉语音译名称往往借汉字赋予某种意义,汉字表达的意义与原语的意义可以毫无关系。《汉书·西域传》的“鄯善”、“去胡来”等,均属此类。
  作者说“早在1912年,伯希和在《高昌和州火州哈喇和卓考》一文中就指出它与高昌的对比存在一些语言学上的困难,因为中亚人使用的是高昌的突厥语名称Qocho/火州/和州,而不是它的汉语名称‘高昌’”。今案:冯译伯希和此文(载《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七编)不见如此论述。不知作者何所据而云然。
  本书在遵守学术规范方面,堪称楷模。但偶然的失误和不尽规范之处还是有的。
  一、汉译名有的前后不一致。例如:Prisak时作“普里察克”,时作“普里查克”,乍看以为是二人。
  二、正文中提及当代外国学者的论着时直接引用原文(见页18,33,160),似乎不妥。由于讨论的需要,在文章中可以直接引用拉丁字母拼写的专门术语。但是书名、文章篇名,一般都应该译成汉文。何况书末有列出原文的参考文献,无妨读者进一步检索。
  三、参考文献时见误植。如页235所载梅村坦文献目录的年代范围为“1886-1997”等,皆校对不精之例。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