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上) |
|
时间:2009-7-24 13:55:52 来源:不详
|
|
|
右、中、左’即右师、中师、左师。”[5]殷商时代的“师”人数很多,李学勤、杨升南、肖楠等学者研究认为殷商的每一师大概有一万人左右,三师就是三万人,到了武乙和文丁时期的卜辞中又有“王作三师右、中、左”的卜辞(《合集》33006),学者认为“这应是此时的一次扩军行动,商王国军队从武丁时的三个师扩大到六个师”[6]。他有了三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征伐那些叛国和敌国,而且有了军事威慑力,那些不想听命的方国也不敢造次了。 上面说过,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间,至少征伐了81个方国,早、中、晚期都在不停地用兵,许多时候都是他亲自随军“御驾亲征”。到了他之后的王,征伐的对象就少多了,祖庚、祖甲的时候只有2个,廪辛、康丁的时候有17个,武乙、文丁时有28个,帝乙、帝辛的时候有8个,都远远不能和武丁的时期相比。可见武丁时期在用武力征服和御敌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基本上把原来散乱的大商众方国又重新聚拢起来了,为大商的重新振兴奠定了基础。 3、重视农业和畜牧业:武丁时期占卜农业的卜辞很多,有占卜“受年”的,有占卜“王叀省田”的,有“王令众人协田”的,有王令大臣省廪的,命令臣子们从事农业生产,甚至他的王后妇妌、妇好以及其他诸妇等也从事农业生产,足见武丁对农业的重视,所以学者们认为“农业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7];在畜牧业方面,“畜牧业同农业一样,是商代的重要经济部门。”[8],郭沫若说:“殷代的畜牧业应该是相当繁盛的。因为祭祀时所用的牲数很多……”[9],又说:“后人所有的马牛羊鸡犬豕的六畜在当时都已经成为了家畜,而在这六种普通的家畜之外还有后人所没有的象”[10]。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卜辞说:“丁巳卜,争贞:降册千牛?不其降册千牛千人?”(《合集》1027正),争是武丁时期的卜人,“降册”是为了准备一次祭祀登记牺牲数,一次祭祀就要用牛一千头,可见武丁时期的畜牧业之发达。 武丁对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视,使商的国力大大增强,这也是他能不断对外用兵的经济后盾,因为用兵打仗就是一种经济实力的打拼,古今一理。 另外,武丁对手工业和商业也很重视,他让自己的儿子子弓作“司工”,管理着“多工”或“百工”,这些“工”就是手工业者。 在商业方面,武丁重视商品的交易,他甚至派出重臣去进行贸易,比如有条卜辞说“戊寅卜,内,呼雀买”(《合集》10976),内是武丁时的卜人,雀是武丁的重要大臣,“买”就是去交易作买卖,“呼雀买”就是武丁让雀去交易买卖什么东西。手工业和商业也促进了大商经济的发展。 4、使用联姻的方式对附属方国进行控制:联姻的方式就是武丁从附属的各个方国娶妻,形成了他的“多妇”现象,卜辞中所见的武丁的妻子,据胡厚宣统计有67位,宋镇豪统计有121位,王宇信、杨升南统计有95位,她们的妇名结构主要是妇+名,这个名主要是她所来自的方国名在加上个女旁,比如妇好,是来自子方(妇好卜辞也写作“妇子”);妇妌(也写作妇井),来自井方等等,学者说“这些女子应来自该国,她们来嫁于商,显然带有政治联姻的性质,《礼记·郊特牲》‘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即此,为的是扩大国家的统治基础。”[11]武丁的这些妻子中,称“后”的就有18位,但有资格进入周祭谱与武丁配享的只有有三位:妣戊妇妌(又称司母戊)、妣辛妇好(又称后辛或后妇好)和妣癸。 至今我们不知道妣癸的妇名是什么,但是在妇好墓中出土了一组铜器,共有26件,上面刻着“司(后)巧母”和“司巧母癸”的铭文,这个“巧”字的写法是“毚”字去掉下面的“兔”加个“丂”,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个字从丂声,读如巧,所以这里就用巧字代替。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个“巧”是妇好在娘家的私名[12],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就是武丁的配有妣癸的妇名。笔者这里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在两个方尊上明白地写着“司巧母癸”,显然就是她庙号为癸,而妇好的庙号是“辛”,妇好墓里出土的文物上就刻着“司母辛”、“好”和“妇好”,按照大商的惯例,一个人不可能有两个带天干的庙号,所以那个“司巧母癸”必定是另有其人,她就是武丁的另一个配偶妣癸,“巧母癸”三个字是合书的,如果按照卜辞人名倒合书之例,也可以读作“癸母巧”,和妇妌又称“妣戊妌”的情况相似,妣癸可能本来的妇名就叫“妇巧”,但是卜辞中没有。 自从李学勤先生提出来“巧”是妇好在娘家的私名之说后,学界群起而响应,举例子也都是仅举“司巧母”的例子,“司巧母癸”的例子绝口不提,甚是奇怪。在卜辞中只记载和武丁配享的这个配偶是妣癸,但没有说她的妇名是什么,成为一个迷案。那些带“司巧母”的铜器应该是妣癸死后她的子辈为她铸造的祭器,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埋进了妇好的墓。这也说明妣癸这位武丁的王后是死于妇好之前。 武丁的这些妻子和后来朝代的那些只会生孩子、吃白饭的后妃们不同,她们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