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修复 马踏飞燕 纪实
最新热门    
 
“马下打天下”与“仇必和而解”

时间:2009-7-24 13:57:47  来源:不详
着合作有了可能性。因此文化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点在胡锦涛主席的演讲《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和温家宝总理的演讲《把目光投向中国》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1987年4月7日的一篇题为《立足现在,发扬过去,展望未来》的谈话录中提到:“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是‘和’,而不是‘同’。”而中国古典哲学正是强调“和而不同”的。代哲学家张载曾经把辩证的规律归纳为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冯友兰认为,“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一再声明这是因为搞‘四化’建设需要一个国际和平环境,对此也许有些人还是将信将疑。如果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整个‘仇必和而解’的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容易赢得人们的相信,这个政策也就会发生更大的作用。”而“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实际上正是牢固地立基于“仇必和而解”的“和解”哲学基础之上的,也只有这样,这种发展战略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基于对中国文化哲学传统的理解,胡锦涛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中郑重宣告,中国自古就有亲仁善邻、崇信修睦的优良传统。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着力加强同亚洲各国互信合作,积极推动缓解热点问题,努力维护亚洲的和平与安宁。中国支持亚洲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对话,提出理解和宽容。

  西方观察家中也有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深刻了解和洞见的人士,如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波尼法斯就认为,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近二三十年以来,甚至从1949年以来来观察中国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攻击性”的国家,中国从来没有“侵略性”的领土扩张要求,因此中国的崛起不可能构成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一种威胁。中国的崛起必然是“和平崛起”,这是中国传统政策的一个继续。对于法国和欧洲人来说,中国的崛起从来未被视为是一种威胁。也许这是源于中法两国的地缘因素,但同时这也是源于中国一贯政策的原因,法国从未感觉中国是一个威胁。对于法国人来说,中国的崛起是新事物,而中国的和平则是一贯的。世界上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已故美国哈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费正也主张,中西方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以相互谅解为基础。但谅解又必须以理解对方的风俗、思想及自我表现方式为基础。要做到这一点,远观式的了解是不够的。因为中西间的文化差异太大了。这需要政府和民间的长期努力,更需要一种相互欣赏和理解的智慧。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