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我备《两汉与匈奴的和战
《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
第25课  《两极格局的形
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
最新热门    
 
《两都赋》的创作背景、体制及影响

时间:2009-7-24 13:58:21  来源:不详
义正在于对统治者奢侈腐朽生活的细致描写和对这种现象的抨击。如其中在展现后宫之豪华之后说:
  惟帝王之神丽,惧尊卑之不殊。虽斯宇之既坦,心犹凭而未摅。思比象于紫微,恨阿房之不可庐。
  有的地方还带有讽刺的口吻。如写苑囿之美和汉武帝迷信方士炼仙丹之后说:
  若历世而长存,何遽营乎陵墓?
  对最高统治者荒唐行为的揭露,可谓一针见血。这表面看来是写西京,实际上是借西京以表现作者对当时京都奢侈的看法,是将一地而分为两地来写。因为作者并不生活于前汉。如果说班固写《两都赋》时长安还大体存有当时的规模与形胜,也能从乃父及其他长者听到有关西京为都城时的繁盛景象,到张衡之时,能看到的西京旧貌就要失色得多;其所听闻,也只是传闻之辞,非亲见者所述。然而,张衡《西京赋》的篇幅又将近班固《西都赋》的二倍!可见,作者是将本应放在《东京赋》中讲的话策略地放到《西京赋》中去讲,本应在《东京赋》中加以描述的场面,放到《西京赋》中去描述。要不然,他是有感于东汉中期“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又何必如此用力去铺写西京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西京赋》是对《东京赋》的补充;其中所写西京,实为东京的影子。张衡的这种艺术处理的办法,却为后代作家写现实生活中有所禁忌的题材,开了一个法门。这似乎是以往的研究者所没有注意到的。
  《二京赋》同《两都赋》比较起来,形式上是依样画葫芦《都是葫芦形结构》。但我们说的这个“葫芦”只是“形”,而不是“神”。就《二京赋》的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段来说,自有其独特处,前面所说以西京为东京影子,便是一端。在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的方面,比《两都赋》更为丰富,前人论述已多,这里不赘述了。
  但《两都赋》的结构形式毕竟在题材上有所限制,故后代也有承扬雄《蜀都赋》、崔yīn@⑨《武都赋》、傅毅《洛都赋》之形式而只写一都者。这在汉代尚有张衡的《南都赋》,在魏晋时代有刘桢《鲁都赋》(残,《全后汉文》由《艺文类聚》卷六一录入,又据《初学记》等所引佚文穿插其中)、徐干《齐都赋》(《全后汉文》由《艺文类聚》录入,又以《初学记》等辑得佚文穿插补入),魏刘劭《许都赋》、《洛都赋》(并佚,题见《三国志•刘劭传》)、何桢《许都赋》(《全晋文》据《宋书》录其残文三段。据《中古文学系年》均作于青龙元年》、吴质《魏都赋》(据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考证,作于黄初元年至太和四年间》,蜀文立《蜀都赋》(《文选•蜀都赋》刘渊林注引一句),晋左思《齐都赋》(《晋书•左思传》)。这些都是单独成篇,自具首尾,不作蝉联结构。东晋南北朝时代也有过一些以京都为题材的赋作,大多数散佚,有的存残篇零句,有的只存篇名,可见并无独创之处。只有鲍照的《芜城赋》写广陵在经过多次战乱后的残破景象,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万端,真实地反映了战乱频仍的南北朝时代人们的心情,故成千古传颂的名篇。


  沿《两都》、《二京》的路子而在晋代取得很高声誉的,是左思的《三都赋》。《三都赋》从形式上的创新在于,它不同于《高唐》、《神女》、《子虚》《上林》、《两都》、《二京》“分则为二、合则为一”的结构方式,而是由三篇组成。张衡在《二京》之外,也有《南都赋》,但其间并无联系。左思却是将三者联结为一。从题材内容方面说,它不是写一个王朝前后期的两个都城,进行比较,而是写同时存在过的三个国家的都城。
  左思赋的成功不仅因为它述事之翔实、辞采之华美,更在于其适应了晋国平定蜀、吴,一统天下后,要明确晋承魏统的需要。《文选•三都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一段文字,末云:“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当时有什么惑呢?无非是蜀、吴正统,还是曹魏正统、晋承魏统的问题。所以清王鸣盛说:“左思于西晋初吴、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赋》,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注:《十七史商榷》卷五一《三江扬都》条。)。因此说,这篇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其本传载,“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两序皆给以很高评价。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序中也给以很高的评价;“司徒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馀,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难道《三都赋》真的惊采绝艳,压倒前贤吗?我们今天读《三都赋》本文,便觉并非如此。这些注家、序家与那些豪贵之家一样,也都是因为经多年战乱之后,晋朝一统,空前兴盛,大家都希望向司马氏表示对统一三国的拥护,故一时趋之若鹜,使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