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最新热门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帝国组织的兴亡条件及其演变

时间:2009-7-24 13:58:37  来源:不详
工在社会性昆虫那里已经出现,譬如兵蚁。在蜜源紧张(蜂蜜生产成本上升)的时候,蜜蜂的“盗性”也会随之上升。盗蜜行为可以导致蜂群之间的战争,导致蜜蜂的大批死亡和逃亡。

[2] 在帝国时期,暴力赋敛集团主要由皇室、贵族、军官和官吏集团构成,他们凭借超经济的权力分配并占有资源。而福利生产集团,主要由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拥有者构成。生产要素的拥有者与暴力赋敛集团在成员上有部分重合。此外,在提供安全秩序等公共产品方面,暴力赋敛集团也有生产性的作用。

[3] 《诗经·国风·齐·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4] 准确的用语应该是“封建”制。两千多年来,“封建”二字在汉语中一直指称西周创建的那种制度,即柳宗在《封建论》中论述的那种制度。这种制度与八世纪首先出现于法兰克王国,随后在欧洲流行数百年的那种制度颇为近似。不过,封建二字近50年来获得了额外的涵义,指称了另外的东西。为了避免混乱,我在这里暂且用分封二字代替。

[5] 游牧民族的侵掠行为是应付灾害的生存策略之一。《史记·匈奴列传》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因此,来自草原地带的暴力掠夺威胁,构成了帝国外部环境的一个固定存在。



[6] 建立帝国制度是对中国社会一次重组,重组后的社会只需要同样甚至更少的生命和财产的投入,就可以获得优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安全和秩序。这既是司马迁笔下士庶的共同信念,也是后代帝国臣民的普遍感觉,故有“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之说。在这个意义上,帝国制度是费用更加节省的制度,因此本文反复强调其高效率的特征。找到并且建立这样一种费用更加节省的制度,成功地实现这样的社会重组,不能不称之为伟大的文明成就。

[7] 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每一方都同时达到了约束条件下可能实现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而这种状态可以长期持续存在。

[8] 在理论上,官吏集团对代理人利益的追求将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止步。如果边际成本由上级监督和民众反抗共同构成,那么,在官吏平均分摊到的监督力度逐步下降的现实趋势中,真正能够阻止官吏集团侵犯脚步的,只有民众的反抗。由于个别性反抗的胜算极低,迫使侵犯止步的那一点只能是大规模造反,而这一点恰恰是社会秩序的崩溃点。这是民众权利不敌官吏权力的专制制度的衰亡常规。

[9] 国营资本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在各个时期有很大不同。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政府接收敌伪产业之后,国营资本在工矿业中所占的比重超过80%(沈春雷:《中国战时经济志》,第16页,台湾文海出版社,1986年版)

[10] 刘大中、叶孔嘉:《中国大陆的经济: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第140页。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

[1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2] 据计算,在近30年的时间内,通过上述方式从农民身上获取的积累达6500亿至8000亿人民币,大约相当于同期中国投资总额的72%(参见严瑞珍等:《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经济研究》1990年第2期,第64—70页)。

[13] 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2)》,中国统计出版社,第35页。

[14] 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的国际比较为例:1980年,每生产1美元的产值,中国耗煤2.90千克,印度为1.77,韩国为1.12,巴西为0.88,日本为0.51,法国为0.45,美国为1.05,英国为0.57,德国为0.49。(资料来源:The world Bank, China: Economic Structur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转引自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76页)

[15] 按照台湾学者郑竹园的估算,大陆体制所导致的损失和浪费,从1949年到1978年30年间,总数高达12000亿美元。如果能够避免这种损失,中国的国民收入实际水平可以提高3倍,在1978年以前便跨入小康。(《台湾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第110—126页。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5年版)

[16] 以日本为例:196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日本相近,1980年却只及日本的四分之一。参见谢百三:《当代中国的若干经济政策及其理论》(1991年增订本),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