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湛江市2006年普通高考历
徐州市2007年中考历史试
山西太原市2007年中考历
济宁市2007年中招考试历
南京市2007届高三历史质
荆州市2005届初中毕业生
徐州市2003—2004学年度
松滋市2004年秋季期中考
攀枝花市2004—2005学年
徐州市2004-2005学年度
最新热门    
 
石首市2005~200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优生训练题(二)

时间:2007-3-3 14:08:11  来源:不详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21题8分,22题7分,共1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他从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他为了开发沿海滩地,围垦造田,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改良措施,扩大产棉区……他在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上,于1905年创立了大达内河小轮公司,开拓苏北内河运输……他用工厂的利润兴办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机构……

请回答:(1)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

 

(2)“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分)

 

(3)举例说明“他”还有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

 
 

(4)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中正

材料二:我国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的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人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沈阳日军行动指何事件?蒋介石对此事态度如何?(2分)

 
 

(2)  材料一中“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分析当时蒋介石对日的态度如何?(1分)文中所强调的“最后关头”说明什么问题?(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23题8分,24题7分,共15分。)

23、回顾我们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你会发现,自1840年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外敌入侵,而中国人民也从未停止过战斗。思考一下,这些战争的共同结局是什么?(2分)与抗日战争的结局有何不同?(2分)你能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出现的原因吗?(4分)

  

24、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与世长辞,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中,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作为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7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石首市2005~200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优生训练题(二)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0:DABBB  CAAAC      11~20:BCDBC   ABDBC

二、材料分析题:(第21题7分,第22题8分,共15分。)
21、(1)张謇(1分)

(2)实业救国。被外国企业吞并(或失败)。(2分)

(3)创办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一南通博物馆。(2分)

(4)热爱祖国的精神和品质;不惧世俗的勇气;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等等。(3分)

22、(1)“九·一八”事变;绝对不抵抗的态度(2分)

(2)攘外必先安内(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蒋介石要集中精力消灭*党)

 

(3)准备抗战。(1分)说明蒋介石希望日本侵华最终不会威胁其统治,故未下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