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驻马店文成中学高三历史测试卷

时间:2009-10-18 17:32:06  来源:佚名
 

http://blog.cersp.com/7910728/1221820.aspx


   驻马店市文成中学2007-2008学年度

      高三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五)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出现丞相专权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丞相中多是奸臣    B.皇权软弱       C.丞相权利过大     D.皇权专制

2.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3.《大明律》中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征的内容是(  )

A.规定了皇族和贵族、大臣的封建特权   B.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C.增加了经济立法                     D.对贪污贿赂严惩不贷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5.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6.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在咏《黑牡丹》诗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朝廷认为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虽死,仍被下令剖棺锉尸。清廷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①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 ②树立清朝统治权威 ③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④摧残了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清朝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抨击的是清朝(  )

A.君主专制、任人唯亲                B.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C.政治腐败、经济凋敝                D.官场营私、民不聊生

8.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

C.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

9.右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 统计,

康熙十年(1671年)
 2,488,492(两白银)
 
康熙十一年
 18,096,850
 
康熙十二年
 21,358,006
 
康熙二十六年
 28,964,499
 
康熙三十年
 31,849,719
 
康熙三十三年
 41,007,790
 

 
 
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

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

10.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

       A.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C.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驰 D.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

1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以下哪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

A.朱棣迁都北京后美美地吃着葡萄

B.乾隆帝微服私访时大赞老百姓家的煮玉米好吃

C.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的海外贸易激增

D.明清时期,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12.康乾盛世时,对于山区、海滩、北方边疆地区土地进一步开垦,使当时全国耕地数额超过此前任何一个时期。以下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原料 B.直接导致了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C.加速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枯竭的过程 D.是封建经济逐渐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13.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年之治”,但很快盛极而衰,它给当今社会留下的历史教训最主要的是(   )

A.加快社会改革,调整生产关系         B.加强以德治国,紧跟时代潮流

C.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D.惩治贪官污吏,加强政权建设

棉花图·收贩
 

 
 
14.下图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

A.引进的高产作物逐渐取代传统农作物

B.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的城市的发展

 

 

15.以上三幅地图,阴影部分的变化反映了某一少数民族的统治区域的扩展,该民族是(  )


 图1            图2            图3

A.匈奴           B.鲜卑            C.蒙古            D.满洲

16.鞑靼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明朝政府在边境开设互市,这对蒙古族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有利于其封建化进程

     B、加强了同内地的贸易,促进了蒙古经济的发展

     C、通过交换,得到了游牧民族所需要的物品

     D.汉族经济实力雄厚,互市贸易不利于当时蒙古的发展

17.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实质体现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向边疆的扩展            B.民族融合的加快

  C.西南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              D.西南少数民族拒绝接受先进制度

18.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其主要特点是                                       ( 

  )

       A.册封边疆各族首领

       B.设宣政院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C.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国侵略结合起来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安抚少数民族首领

19.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这些贸易活动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C、明朝政府同各国交往的一种手段     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一种手段

20.明朝中后期,中国外交出现的新情况是(   )

①郑和七次下西洋  ②实施严格的海禁政策  ③倭寇侵扰东南沿海  ④西方传教士带来科学技术  ⑤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 ①④⑤

21.明清时期,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①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②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抗击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的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涌现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23.下面几幅图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   )

             

弹棉图            锤锚图           瓷器窑图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4.“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表达了

A、“经世致用”的思想                B、“工商皆本”的思想  

C、“非圣无法”的思想                D、“物质第一的”思想

25.明清统治者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的主要原因是 …()

A.它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            B.它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腐朽

C.它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              D.它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材料五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                

      ——选自《枢垣纪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门下省的职责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8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3分)

 

(4)依据材料四、五,雍正帝设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嘉庆时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说明了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什么发展趋势?(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年人少田多,一亩之田,其值银不过数钱。今因人多价贵,一亩之值,竟至数两不等。即如京师近地,民舍市廛(房屋),日以增多,略无空隙。今岁不特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如此丰年,而米粟尚贵,皆由人多地少故耳。 ——《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其谋生焉能给足?……不可不为之筹也。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雍正皇帝说)朕临御以来,宵旰忧勤,凡有益于民生者,无不广为筹度。因念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为艰。将来户口日滋,何以为业。惟开垦(垦荒)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材料四:清朝前期规定对一产多子的妇女,无论满汉民人,均予以奖励;对高寿者予以表彰;70岁以上的老人许以一丁奉侍,该丁杂派全免,并奖励绢棉米粮;对“百岁寿民妇”“各给银建坊如例”。        

                        ——陈代光《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五:


——南开大学历史系《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

请回答:

(1)分析清代人口问题对当时经济生活的影响。(2分)

 

(2)康熙和雍正对当时的人口状况有什么共同的认识?(2分)

 

(3)清朝人口高速增长出现于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 摘自岳麓版高中新课程 《 历    史 》 必修 Ⅱ

材料三:夜市灯火连星汉,水郭帆墙近斗牛。 ——摘自唐代诗人李绅的《 宿扬州 》

 材料四: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 …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绞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绞绸之聚亦且十倍 … …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               ——摘自岳麓版高

中新课程《 历史 》 必修 Ⅱ

请回答:

 ( l )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

 

( 2 )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9.明末清初,出现了社会转型的新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首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对待封建制度的态度是什么?他们的具体主张是什么?其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高三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五)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D  A不符合史实,B、C只是表面现象,丞相专权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一制度造成的。

    2、答案:B  自秦汉至明代,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丞相制度,君权不断强化,清朝雍正帝时君权达到顶峰。

3、答案C  注意审题,“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征”,即要求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立法。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A  题干所述事件正是清朝实行文字狱的表现,因而该题实际上也就是问清朝实行文字狱的目的,其目的是①②③,④是作用而非目的,故选A项。

7、答案B “万马齐喑”的局面指思想界死气沉沉,而“不拘一格降人才”又反映了选拔人才的不合理。结合清朝的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的选官制度判断,答案应为B项。

8、答案:A  雍正朝时实行了地丁银制,人头税正式废除,故排除B、C、D三项

    9、答案:A

    10、答案:C。两税法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办法;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按银两征收;地丁银将丁税摊入田亩,统一征收银两。这三种税制都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1、答案C  葡萄原产地是西域,西汉时移植内地;玉米明代由国外引进;郑和下西洋是官方活动,不以发展海外贸易为目的;明清时期,南京和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由此判断四个选项,不可能出现的状况是C项所述。

12、答案  C  从题干中可知由于人口的增多,荒地大量开垦,同时当时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社会,所以A、B错误。农耕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封建经济逐渐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正确的答案为C,因为康乾盛世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趋于尖锐,绕山造田、围海造田和毁牧造田现象大量出现,从短时期看,耕地增加了,从长时期来看,破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弊大于利。

13、答案A  “盛极而衰”的原因是阻碍先进生产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极力维护封建统治,阻碍了历史进步。由此得出教训,要想保持强盛必须及时调整生产关系,加快社会改革。

14、答案C  解析棉花作为经济作物,生产的目的不是用于自给自足,而是用于商品买卖。由此判断,答案为C项。

15、答案D  满洲由女真族改名而来,从东北入关,然后由北向南扩展,逐渐统一了全国。

    16、答案  B本题所给选项D明显错误,可先排除;选项A表述不准确,电可排除;因为互市主要是从经济方面促进了蒙古的发展,选项C表述则不全面,也可排除。

    17、答案:A 本题考查对改土归流含义的理解。

  18、答案:C

19、答案  C  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来看,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而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从对外贸易情况看,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所以A、B、D错误,正确的答案为C

    20、答案:D 

21、答案:C。根据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条件及其作用进行分析。③错误:其间抗击的日本倭寇、沙皇俄国等不是资本主义列强。

22、答案  A  B、C、D虽然是明清时我国的文化成就,但不是科技方面的,可见,“传统科技的晚霞”指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

23、答案D

24、答案:A

25、答案D  《水浒传》被列为禁书是因为其宣传的主张不利于封建统治。

26、(1)作用:A。有利于加强皇权  B、减少决策失误  C、提高办事效率。(3分)门下省的职责: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1分)

(2)措施:① 收精兵:禁军统领权利一分为三,只有统兵权,调兵权归枢密院;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地方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3分)

作者看法:①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②造成了地方权力过小、财政困难、军事力量薄弱,导致“积贫积弱”的后患,最终被少数民族灭亡。(2分)

(3)体现在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2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1分)

(4)原因:镇压边疆叛乱;防止军机要事的泄露 (2分)

职能:跪受笔录 (1分)

说明: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古代最高峰 (1分)

27、(1)导致土地价格上涨,丰收的年景粮食价格也居高不下,造成人多地少问题严重。

(2)清朝数十年和平安定的生活使人口数量大大增加,而土地数量和土地出产都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人口大量增加使百姓生活贫困。

(3)乾隆时期。清统一后的长期和平局面,特别是在此时期出现了“康乾盛世”的景象;耕作技术的进步;明朝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朝不断推广,使不适合稻麦生长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1712年清朝实行摊丁入亩也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同时隐蔽的人口也大量减少;清朝前期的奖励政策。

28、(l)表现:手工业发达;商业大都会;水运发达;外商云集;繁华夜市。(4分)

(2)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力口。(3分)

(3)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分)

29、(1)态度: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2分)

(2)具体主张:①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②顾炎武强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③王夫之主张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6分)

(3)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2分)

(4)积极作用: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具有早期启蒙的作用。它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当时是进步的。(4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