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魏国党:历史新课改提升
俄罗斯共产党:发展历程
《代歌》、《代记》和北
最新热门    
 
魏国党:我看历史新课程改革

时间:2009-10-18 17:19:36  来源:魏国党
 

魏国党:我看历史新课程改革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们镇江市区已经实验两个学年了。新课程改革犹如春风,由开始的星星之火而成现在的燎原之势。每一位参加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历史新课程改革浪潮之中。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在这两年多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和实践中,有收获和喜悦,也有困惑和期望,下面就谈谈我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同行们指教。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特色
  
1、“问题教学”成为主旋律
  传统的历史教学一般是教师满堂灌,把结论和答案告诉学生,课堂上为节省时间教师很少提问题,学生几乎没有质疑的时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培养都不同程度受到遏制。而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许多历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每课“动脑筋”、“活动与探究”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不断培养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或课后向老师和其他同学们提问题。例如:今年江滨中学赵秀芬老师上的一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课程研讨课就是“问题教学”的典型案例。在这堂课中赵老师不仅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适量的有价值的问题,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问老师、问同学,同时学生还可以有选择地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感悟历史的激情,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升华。
  
2、探究式学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初中历史新教材每课后都有“活动与探究”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课上或课后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探究式学习成为历史新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有“探究秦始皇的功与过”、“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寒带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有“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有“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有“向老人了解‘大跃进’时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情况及其危害,并考虑我们今天应当吸取什么教训?”、“调查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探究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等等。
  通过这些探究式学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重视历史活动课教学,多方面培养了学生能力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新课改实验课本中,每一册都有4至5节的活动课,活动课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同学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和时间能力,使同学们的历史课堂与课后学习活泼起来。新课改实践两年来,历史活动课教学越来越受到历史老师的重视和同学们的喜爱。每学期,我根据我校实际和班级学生情况,每个班有重点的准备和组织一到两次活动课。每一次活动课后,我和同学们都及时总结得与失。同学们都一致认为历史活动课收获很大,锻炼和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搜集历史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说理能力、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历史活动课拉近了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全体同学在活动中得到了经验的结累、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在活动中各抒己见、各尽其能,个性得到了充分地张扬和发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渐成风气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前几年,只是在开公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一般平时上课不用,一是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做多媒体课件化时间和精力。新课程改革两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和培训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多媒体技术能为历史学习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发挥历史教学的更大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许多历史教师不仅在开公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而且平时也尽力做了不少多媒体课件,为历史教学服务,从而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校园中渐成风气,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5、以人为本,进行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封闭性较强,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个性发展又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所以新课程实施两年来,历史教师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既提倡“源于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力争一本教材在不同学生眼中有不同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同时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不断研究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在历史教学时,通过课前3 分钟演讲历史故事、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展开课堂辩论、编写历史小报、开展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促进学生个性和教师个性发展。
  
6、介入社会热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社会上许多热点问题都有其历史渊源,世界史如此,中国史亦如此。因此适时地捕捉社会热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应尽的职责。例如,台湾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陈水扁之流组织今年3月20日的“公投”活动,蓄意制造分裂,搞“台独”。当我们学到《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课时,就可设计“台湾问题的由来”或“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问题,用历史事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坚信祖国统一的决心和信心。
  

二、新课程实施两年来的困惑
  我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两年多了。两年来,在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困惑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问题设计多而平淡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和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于是出现了“问题教学法”。但很多教师一堂课提问的问题太多,使学生应接不暇;还有的老师设计问题太平淡,诸如“……是什么?”、“什么是……”这类问题,学生只需看书就能找到答案,读答案。于是学生没有质疑,没有探究,没有体验,没有感悟,没有拓展,没有形成基本的历史思维,更没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这些问题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问题是否难易适当、贴近学生年龄特征、体现“跳一跳,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理念。
  
2、合作学习走形式,实效不太大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于是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蔚然成风。今年5月份我上了一堂关于高科技发展的市级公开课。新课结束后,时间还多三五分钟,我设计了一条课后拓展题:“设计未来生活的蓝图”,组织同学们按四人小组合作探讨,并请了几个小组代表发言,他们讲的都不错,正当一位同学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评课时同行们给予较高的评价。课后,我和同学们交流时,得知有部分同学在小组讨论时是在讲与中心问题无关的话题,对此我感触很深。四人小组讨论时,经常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从表面上看很热闹,实际上没有很好地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学习讨论;发言时,小组中只有好的同学发言;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学生间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够,彼此补助中倾听对方意见,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有效的调控,积极地引导:如创设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历史资料和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和在小组中学习的良好习惯,注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友善互助,团结协作,引导学生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新课程理念提倡赏识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言行以激励为主,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激励用语一般是“很好”、“不错”、“对”,这样比较单一的评价语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有活力、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应活泼、多样化、有针对性,如“你的发言有独到见解”、“你善于思考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你见多识广,回答问题有一定的深度,了不起。”此外,多鼓励并不表示对学生的错误观点或缺点不指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观点或缺点,我们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指出,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的教学机智还需进一步培养
  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随机应变地对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发性问题进行迅速、巧妙而正确的处理与引导的一种心理能力,又称教学中的应变能力,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尽管教师上课前做了充分地的准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面对心理状况复杂的学生,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性问题,以至严重地干扰的了教师正常的教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如:上公开课时突然停电了,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突然举手提出一个不是老师事先要闻的问题;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无法回答。这时教师的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具备很强的“史内功”和“史外功”,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它带来的惊喜和成功,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少迷茫和困惑,亟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因此我们要不断在改革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努力打造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获2004年镇江市课改论文评比二等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