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刘宏博:加圣十字中学历
最新热门    
 
王宇博:台湾高中教材《世界文化历史篇》评介

时间:2009-10-18 17:25:08  来源:王宇博
 

      台湾高中教材《世界文化历史篇》评介

江苏  王宇博

台湾的中学世界史教学侧重于从文化史的角度来教授世界史,编著和使用的教科书共有三种,即《国民中学世界史》、《世界文化历史篇》和《世界文化史》.分别使用于“国民中学”(即初中)三年级、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这三种教科书的基本观点与论述史实都是大致相同的,均突出“欧洲中心论”,在体例上属于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但在结构、表述和深度等方面则不相同,表现为内容上的细化和理论上的深入。本文评介的台湾现行高中教材《世界文化历史篇》(上、下册)[1],在三者中具有内容上承上启下和理论上逐步深入的作用,它是依照台湾教育主管部门1995年10月公布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总纲》和《高级中学世界文化历史课程标准》编辑而成。

    一
第二章“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以来的世界”:16世纪以来的世界史与中世纪史相比较,明显具有开放精神,在文化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突破。近代早期,海外探险、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为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信仰和新的世界。在以后的五百年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上有民族国家的兴起,经济上有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上有中产阶级的出现,文化上有科学技术的进步。经历这些变化,近代世界终于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类转变最先在西欧发生,后来随着欧洲人的扩张而扩散到世界各地,终于化为人类的共同历史经验。
    第三章“近代政治与社会思潮”:20世纪是一个充满N机,也带来O望的时代。古老的专制帝国崩溃,新兴的民族国家兴起,各种新现象风起云涌,国际秩序更是瞬息万变。科技的突飞猛进把人类的生活品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商业贸易的扩张与交通工具的发达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但是,潜伏在文化进步的表面之下,人类以战争解决冲突的古老方式则依然存在。高科技武器进步神速,使得杀人利器的威力与日俱增,战争更加残酷。如何建立新世界的秩序,也就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课题。
    第四章“物质材料的进步”:18世纪工业革命后,工业和科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科学研究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工业产品则推陈出新。两者互动的结果是带来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许多工业革命前只有贵族可以享用的物品,如今则已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品。
    第五章“资讯传播媒体的普及”:传播指的是通过观看现象和聆听声音来传递观念、知识、感情、信仰的过程,是人类沟通及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传播是经过媒体而进行的,早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只有口语和书写。而自19世纪以后,媒体在声音与影像方面变得多样化,沟通方式也更加便捷和快速。20世纪的电子传播革命更把人类带入资讯时代。媒体可说是21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最巨大的力量之一。
    第六章“日3生活与大众文化的变迁”:人类称自己所生存的时代为“现代”,距离现代较近的时间为“近代”。由近代过渡到现代的过程,大自社会及政治制度的变革,小至个人行为、思想,乃至日3生活的变迁,都称为“现代化”。有关现代化已经是许多学者的重要课题。他们根据政治制度、社会状况、教育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标准和指标,观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用以解释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的背景、成因、内容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第七章“人文思想与文化价值”:经过17世纪科学革命的洗礼,人类改变了对自然、社会与人性的看法,从18世纪到19世纪是人类思想产生重大变化的三个世纪。首先,由18世纪的启蒙思想开先河,对理性与进步的理念深信不已。然后,对理性的过度强调导致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产生,主张人类感情的重要性。进入20世纪后,人类的潜意识状态被挖掘出来,人性中非理性的一面受到了高度重视。同时,启蒙时期以来所追求的简单、一致的自然观与进步史观也逐渐动摇,一种新世纪的新思想已蔚然形成。
    第八章“世界文化的交流”:在世界历史上,不同人群3相往来,各地文明也不断交流。到了近代,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世界各文明的交流更趋便捷与频繁,文化也趋于融合。如今,“地球村”已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作为地球村的公民,现代人必须有开阔的胸襟,并以世界人的立场来欣赏世界各地的文明。只有这样,人类才能31和谐,并持续进步。

    二
其二,与前一问题相关的是,该教科书以简明而浅显的方式,将包括目前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在内的诸多理论问题导入其中,使其具备了提高中学生理论水平与学术素养的作用。例如,在《国民中学世界史》[2]和《世界文化历史篇》中,都以相当篇幅用于叙述和评论民族国家问题,并且思路基本相同,但后者的叙述更加翔实,评论更加深入。如果说前者侧重于对史实进行生动描述的话,后者则是注重展开概括性的表象归纳和理论性的实质表述。《世界文化历史篇》所论述的8个问题在《国民中学世界史》中都被论述和提及过,但不同之处不仅表现于《世界文化历史篇》对内容叙述的深入,而且体现为它具有逻辑推论和理论分析的成分,使得这两套教科书因教授对象的不同而在深度与难度上呈阶梯性递增状态。
    其三,该教科书的论述贴近现实生活,特别是注意到结合与青少年有关或关心的问题,从文化史的角度,对种种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这尤为明显地体现在第六章中。在这章里,除了绘色描述了人们的日3生活的变化外,如在时间观念、生产标准、生活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变化与趋同,编著者们在第四节“大众文化”中,就“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和“次文化”现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目前流行于中国社会,特别是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的多种怪诞的举止和离奇的言语进行了活泼有趣并令人信服的解析,如“新新人类”、“哈日风”、“酷毙了”、“帅呆了”等等。通过这一系列论述与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的是,台湾同行们具有明确的版权意识,并且操作规范。教科书中配有大量与文字叙述相关的图片、地图和图表,在两册书的约340页中,多达330余幅。而在每册书后都附有“图片来源目录”,详尽注明了来源与出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