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推荐:yiran历史原创试
yiran630:俄国十月革命
yiran:有中国特色社会
蒙古萨满神歌保护神qay
The Name of China and
Some Chinese Sources 
THE IRANIAN-GEORGIAN 
Remarks on the Sogdia
The Sogdian Paintings
最新热门    
 
yiran: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设计反思

时间:2009-10-18 17:02:56  来源:yiran
 

周四上了一节广州市研讨课,题目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贴上教学设计和学生资料。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三重门》、《梦里花落知多少》、《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选摘、课件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第一课,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内容抽象,且长期以来的说教使得学生对这一部分并不了解但十分反感,所以在对本课内容重新整合以后,我决定首先让学生能进入经典,阅读第一手资料后再对经典进行分析运用,切实体会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虽听说过马克思和恩格斯,但其实对其理论并不了解,对社会主义等概念也并不了解,而现实生活又使得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存在着很多疑问,所以本课应该将社会主义等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并不是马恩闭门造车,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有工人共同的愿望与希望。

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措施,总结其经验教训;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运用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生活状况视频,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通过《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与巴黎公社措施的对比让学生分析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和个人经历让学生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伟大人格和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由《共产党宣言》看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你们最喜欢的课外书是什么?我这里也有两本在中学生中很有市场的书——

出示《三重门》和《梦里花落知多少》,显示其发行量。

我今天向大家介绍是不是这些书,而是一本经历了160年的时间考验,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这本书就是

出示《共产党宣言》,显示其发行量和再版次数。

这本书为什么能经历160年的时间考验,为什么能流传到那么多国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走进它的作者,走进这个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出示课题。

今年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马克思诞辰190周年,今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也就是说马克思在他30岁时写出了这本传世之作,那么30岁的马克思到底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促使他穷尽一生之力为之奋斗?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时代。

片断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探寻——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出示视频——反映19世纪中期工人生活状况的视频。

19世纪中期的欧洲正在经历着一次巨大的历史转折,这就是——工业革命,而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机器的使用。机器给资本家带来了什么?——财富;那给工人带来的又是什么呢?——超负荷的工作却无法满足最起码的生活需求,也无法给孩子带来幸福的童年,面对如此的现实,怎么办?

——反抗。哪些反抗?

——探寻。哪些探寻?

但这些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而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都是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所以迫切地需要科学的理论。

需要科学的理论,理论就会从天而降吗?——还需要有人为之而奋斗和努力。杰出的代表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出示材料。马克思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志向、坚持、牺牲、创新……

 

片断二: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继承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哪些优秀文明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时的工人们尊称年仅29岁的马克思为“老爹”,把这一伟大理论称之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而这“阳光“升起的时刻就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这本2万余字的小册子到底有些什么内容让全世界工人如此欣喜和充满希望。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一至材料五,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以上五点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以后的30多年中,马克思共撰写了近2000多部著作继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但《共产党宣言》为其奠定了基础。从发表至今,《共产党宣言》经历了160年的时间考验,流传到70多个国家,在不同的时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穿越时空解读这本《共产党宣言》吧!

片断三:穿越时空看《共产党宣言》

我们来到的第一个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的巴黎。1871年的巴黎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一位历史的亲历者这样描述这件事。……………………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巴黎人民这样激动?——巴黎公社的成立。

巴黎公社做了些什么让人民如此激动?请看86页,归纳巴黎公社的措施。

政治:

经济:

——新型的工人政权,并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政权,可是好景不长,72天后,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

巴黎公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并且败得如此惨烈。虽然巴黎公社距《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20余年,但参加过巴黎公社的人可能并未真正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久,作为巴黎公社的幸存者,当他真正读到《共产党宣言》后,他又该怎样总结那轰轰烈烈的72天的经验与教训呢?

 

同学们在阅读经典后总结出的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观点居然如此一致,大家很有做思想家的潜质。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共产党宣言》能不能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时空——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到21世纪的世界。当今世界,资本主义有没有像《共产党宣言》所预料的那样灭亡?没有,并且还在继续发展。可是有趣是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看《共产党宣言》。、

出示材料。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六至材料十,用21世纪的眼光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解读。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麻烦,就有《共产党宣言》;当麻烦没有了,这本书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麻烦再次出现,那些忘记它的人们就又想起了它。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烦不断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公开课反思

每次上公开课,对于我而言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这次上广州市的研讨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以往上公开课不同的是,这次的心理压力更大一些,怕第一次亮相失误,怕给新学校丢脸……总是担心多过以往。幸好,在秀全中学历史组、整个花都区高一中心组和张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谢谢大家了!

回顾一个多月的备课历程,总结一下吧!

一、阅读

一直以来,接到备课或出题任务后,我的第一步通常就是阅读。读别人的教堂设计,读原著,读原著的解读……总之,在网上能找到的相关东西我都会去看一看。

这次我大约花了20天左右阅读,读了夏姐姐的教学设计,读了《共产党宣言》、读了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把《共产党宣言》打印下来,有空就拿出来读读。慢慢地读出了一点感觉,可以开始备课啦!

二、取舍

公开课备课时最难的就是取舍了,教学内容要取舍,因为面面俱到绝对是讲不完的;在阅读时积累的资料绝大多数是不能用的,因为如果都用,课堂堆砌材料的话,什么效果都没有;甚至连最初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要舍弃,因为这个环节可能和整个课堂不合谐……最开始很一次舍弃都很肉疼,现在慢慢习惯了,顾全大局,为最终的效果让步。

三、集体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因为一个人备课时,通常会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而这些问题旁观者很快就能发现,并且指出来。

第一次试讲后,花都区中心组的集体备课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其实对于第一次试讲,自己是很不满意的,因为自己也知道预设得很不充分,就更提不上生成的应对了。在备课中,各位老师的优势和特点让我敬佩不已:刁老师的思路清晰、经验丰富;朱志斌老师的决断与信心;张洪煜老师的细致入微;就连小赵莎的直捣黄龙都让我连连称是。很快就明确了下一步该怎么改,然后放心地大块朵颐……

四、遗憾

公开课上完了,教学设计早就贴出来了,供大家批评。

上完课后的教师点评中,真光中学上课班级的班主任恰好也是历史老师,他向我道歉说进度没上到这里,学生一开始有点紧张,所以配合不好,开始没热起来。我在最后的发言中真诚地表示:任何时候学生课堂反应出现问题,责任应该在教师。我在上课一开始的功利心太强,心里总在想着课上不上得完,这个环节只能几分钟,学生的反应虽然不太热烈,也要勉强向前走。如果当时能把节奏慢下来,照顾一下学生的情绪和认知水平,或许效果会更好。下来后,朱志斌老师说教我调动情绪的两招,我听后恍然大悟。看来人人都有绝活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